梦见穿棉袄(梦见穿棉袄周公解梦原版)
山东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社教节目一等奖
那山、那人、那情
[出民谣:叫声我儿子你别等…...]
在青州市庙子镇海拔800米的杨集庵村,生活着十二位留守老人。他们年龄最大的将近90岁,最小的也六十多岁。2011年7月,潍坊春雨义工在这里建起“高山爱心诊所”,每月一次上山为老人看病送药。2015年12月,“高山爱心诊所”,作为唯一代表山东省参赛的公益项目,在首届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
(片花)八百米高的大山,老人们守望故土“这个地方再高,你生这个地方,别的不想他还想这个山了”;一百多公里的路途,义工们送医送药“尽量让老人们生活得舒服一些,即使要走也走的有尊严,”;四年半的时光,一群人温暖彼此“对俺的关怀是最好了,比俺那儿子也亲。”《鸢都重晚晴》正在播出:那山、那人、那情
【出清晨公鸡打鸣声】
在杨集庵的公鸡第一次打鸣之前,86岁的彭先用老人已经早早的醒了。人老了本来就觉少,而且肚子不舒服,让他睡不安稳。
【出音响】半夜三更的就疼,你就正睡着觉他就很疼,一阵就觉得很难受啊。【音响止】
虽然一宿没睡好觉,但是彭大爷仍然很精神。因为他数算着,给他们看病送药的潍坊春雨义工该来了。
【出音响】眼看潍坊就来了,潍坊来,带给我药,我吃了肚子就好了。【音响止】
【出民谣: 十三月】
吃完早饭,彭大爷哼着当地的一首民谣,来到了村东北角的一所小屋前。在寒冬灰扑扑的山野里,这个白颜色的小屋非常醒目,这就是潍坊春雨义工援建的“高山爱心诊所”。彭大爷来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好几个老人。因为大家都知道,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义工上山的日子。
【出音响】你没看都在那盼盼着,昨天好几个感冒的,就在那等这,在那望,单等着潍坊来了。【音响止】
诊所只是个三十多平米的简易板房,如果在平原地区可能用不了一天就建好,但是在海拔800米、地势险峻的的杨集庵,却整整用了一个星期。2011年7月那个炎热的夏天,建诊所时的情况,78岁的李守英大娘记得很清楚。
【出音响】拉到底下村里,不是上不来啊,那拐头,道又不好走,不平坦,都去扛的,一家人去扛的,潍坊那些人,一块扛的。【音响止】
【出音响:是不是他们来了……】
九点多的时候,有眼尖的老人发现了山脚下蜿蜒爬行的义工车辆。山路崎岖,汽车最多能开到半山腰,有五公里的山路,需要一步步走上来。打头儿的义工房孝亮来到诊所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
【出音响】我们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集合出发,从潍坊到这里二百多里路,主要是进山之后就开的慢了。【音响止】
又过了十几分钟,背着药箱的吕凡彬才走了上来,这个潍坊中医院的医生是第一次来这里,路途之艰辛超出了他的想象。
【出音响】像我这年轻力壮三十岁,爬个山中间歇了好几趟,累得气喘吁吁的,想想他们八九十岁的老人上下山得多困难。【音响止】
医生吕强和宋凡斌刚走进诊所,老人们就围了过来,78岁的张新英大娘是第一个病人。
【出音响】干咳嗽,很狠,睡不下(没有痰是吧),有一点(就是有点感冒咳嗽)……【音响止】
老人们在山里地里忙碌了一辈子,身体患有各种慢性病,药就像饭一样不能少。吕强说,别看只有十来个老人,可每次光发药就得发好几斤。
【出音响】一般多的是降血压的,提前备下些感冒的,(很多拿膏药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肩周炎,腰腿疼的,一般上了年龄,这种病比较多啊。【音响止】
折磨了彭先用大爷好几天的心口疼也得到了诊断,吕强判断是由慢性胃病引起,给拿了点西药,嘱咐了饮食上的注意事项。药还没吃,彭大爷已经觉得身上舒坦了好多。
【出音响】在这里不方便,你说肚子疼疼起来,你走到杨集也走不了去,你们是来救命啊,这是来救命啊。【音响止】
(片花)八百米高的大山,老人们守望故土“这个地方再高,你生这个地方,别的不想你还想这个山了”;一百多公里的路途,义工们送医送药“尽量让老人们生活得舒服一些,即使要走也走的有尊严,”;四年半的时光,一群人温暖彼此“对俺的关怀是最好了,比俺那儿子是亲。”《鸢都重晚晴》正在播出:那山、那人、那情
【出民谣:叫声我儿你等一等】
潍坊春雨义工负责人孙在前回忆说,2011年他和几个驴友来到杨集庵,在村西的大槐树底下,彭大爷正在唱这个民谣。孙在前仔细听了好几遍,终于把词儿给听明白了:“叫声我儿你等一等,你娘脚小走不动,山又高来路不平,年纪大了我真是不能。”
【出音响】当时听了之后有一种很心酸的感觉,年轻人都往城市里跑,忙活自己的工作事业,把老爹老娘都撇在了家里,他们岁数大了,跟不上孩子的步伐。【音响止】
杨集庵地处青州西南山区,海拔800多米,四周大山环抱。由于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年轻人都出去打工逃离大山,原本二百多人的村庄,只剩下十二位老人。老人们留在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故土难离。
【出音响】牲畜不嫌地面苦啊,这个地方再高,你生这个地方,他别地方不想他还想这个山了,做个梦,他还梦见在老家里了。【音响止】
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像85岁的彭先收大爷,两个儿子都给别人当了上门女婿,日子过得也很紧巴。
【出音响】他给小个体户打工,一个月还弄不了两千块钱,家里孩子还上学吧,也是照顾不过来。【音响止】
孙在前供职于潍坊某保险公司,是潍坊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他在2007年发起成立了名为“春雨义工”的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已经发展成员五百多名,助学助残助老的事儿都干过许多。孙在前来杨集庵几次走访后发现,这里的老人最迫切的需要是看病吃药。
【出音响】老人的生活要求很简单,吃饱穿暖就行了,但是生病了没法办,身上难受也不说,可能一个小病,就能把老人拖没了。【音响止】
离村子最近的医院和药店都在庙子镇上,而村里下山的道路只有一条碎石子铺就的陡峭小路,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人宽,78岁的李守英大娘在村里还算是比较年轻的,可是一提起上下山,她都觉得头疼。
【出音响】俺赶个杨集,清晨六点来钟走,晌午多还来不了,爬那个岭直接爬不上来,歇好几次,(来回得五六个小时)啊,得五六个小时,不明天就走,晌午回来得两点啊。【音响止】
即使能下山,看病拿药的费用他们也很难负担,山里人靠天吃饭,几亩薄田,几棵果树,勉强能换点油盐米面,即使现在有了新农合,老人还是不敢去看病。早些年下山给儿子看病的困窘,让彭先用至今还记得。
【出音响】很久以前,俺那儿子长病,弄了杨集,没有钱,没有钱人家不给治病,你去借钱买了药来俺给你治疗。【音响止】
孙在前有次看新闻,一个贫困地区的留守老人,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而选择自杀,让他很是震撼。杨集庵好几个老人曾经和他说过,快九十岁的他们并不害怕死亡,而是害怕活着受罪。
【出音响】尽量让老人们生活得舒服一些,即使要走也走的有尊严,而不是采用非常规的手段,那太悲凉了。【音响止】
有的负责建房,有的负责提供药品,2011年7月,潍坊春雨义工联合爱心企业,在杨集庵建起爱心诊所。老人们免费来这里看病拿药。四年半了,义工们总共义诊五十多次,发放的药品价值六万多元。
【出音响】看病不花钱,吃药不花钱,还要怎么着?【音响止】
【出音响】不着他们俺走不动啊,光你们操心啊,你们花钱,你们跑腿。【音响止】
(片花)八百米高的大山,老人们守望故土“这个地方再高,你生这个地方,别的不想你还想这个山了”;一百多公里的路途,义工们送医送药“尽量让老人们生活得舒服一些,即使要走也走的有尊严,”;四年半的时光,一群人温暖彼此“对俺的关怀是最好了,比俺那儿子是亲。”《鸢都重晚晴》正在播出:那山、那人、那情
【出狗叫】
彭先用大爷家的狗叫花花,一有动静就狂叫。但是当看到孙在前的时候,花花的叫声停了下来。彭大爷说,花花见了自己的儿子会叫,但是见了孙在前却不叫,因为儿子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而孙在前却是每月来一次。
【出音响】比见了俺那孩子好,比见了俺那孩子亲,俺那孩子在外头,你不说狠了给他电话他还不来了,他是一月一次啊,他不拖时刻啊。到了月头俺就盼着他来,对俺的关怀是最好了,比俺那儿子是亲。【音响止】
每次进山的除了两三名医生,还有其他十几个义工,医生给看病发药,其他人就帮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出水窖打水声】
老人们吃水都是从水窖挑,彭先收腰椎间盘突出很多年,春雨义工每次都先把他家两个大水缸给挑满。
【出音响】来了先给打水啊,先给彭大爷打水,一家人支援俺,叫俺没的说没的道。【音响止】
【出推子声】
自打来了春雨义工,老人们的头发也总是理得干干净净。
【出音响】(他们不来的时候上哪理头发)没来等着啊,就光等着你来啊,一月一来,这四五年了,光你们来理发。现在下不去山了,腿疼,走不动。【音响止】
彭先收大爷身上穿着的羽绒服,是去年的时候义工们送来的,这是他第一次穿羽绒服。说起义工的好,大爷眉开眼笑。
【出音响】也给俺油,也给俺面,还给俺衣裳来,今去年冷了,连棉袄都给俺送来了,棉帽子都给俺送来了,他不光是给俺看病啊,很多事儿啊,吃的喝的,他都照顾俺。【音响止】
而上山的义工们,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收获。宋凡斌研究生毕业后在潍坊中医院工作,科室的前辈特别多,不管大病小病,病患们总喜欢找老专家,宋凡斌难免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而在这里,老人们信赖又尊敬的眼神让他感受到医者的价值。
【出音响】在山上的话条件所限,最多就是做做彩超坐坐心电图什么的,主要就靠我们医生平时的一些工作经验的积累,第一次感觉到患者对我是这么大的信任,我作为医生来说的话,这种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音响止】
对更多的义工来说,老人们对亲情的守望让他们反思自己。义工陈静是第一次进山,她在张新英大娘家里看到了大娘孙女的照片,孙女被大娘带到十岁后去城里去上学,如今二十多岁了,一年回不来两次,大娘经常想孙女想得哭。从小也是被奶奶带大的陈菲菲,想起了老家的奶奶,她决定以后每月至少要回去两次。
【出音响】我奶奶可能也和张奶奶一样,天天看我的照片,天天想我。老人们嘴上不说,可心里都害怕孤独渴望亲情。【音响止】
爱好音乐的陈静,特别爱听彭先用唱民谣。看到小姑娘用手机录自己的声音,彭大爷很是兴奋。义工们走的时候,他一遍遍问陈静:下次还来吗?我好好给你唱。在山上待了一天又冻又累的陈静,本来想说不,可是老人渴盼的眼神让她意识到,她的倾听,对这个孤独的老人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她重重的点了点头。
[出民谣:送情郎]
采写、制作:简烛(潍坊广播影视集团首席编辑记者)
播音:杨越涵夏明(潍坊933私家车广播主持人)
9
3
3
潍坊电台933私家车广播
位置:东风东街248号(东风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南100米路西)
致电:0536-21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