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7000年前的国学文化二十二——易经占卜之大衍之数
《周易》中关于大衍之数的描述,原文是这样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解释:
1、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先拿五十根蓍草,先拿出一根始终不用,只用其中四十九根(留下的一根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
2、分而为二以象两:将余下的四十九根随意分开,握于左右手中,左手象征天,右手象征地;
3、挂一以象三:从右手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三才:天地人之人也);
4、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放下右手中的蓍草,用右手数左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数,象征四季;
5、归奇于扐以象闰:最后,余下四根或四根以下,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象征闰月;
6、五岁再闰:字面意思是五年有两闰月(以农历类似,倒不如说是农历的根据)这里是指数完左手,再用左手数右手放下的蓍草;
7、故再扐而后挂:所以接下来的过程,就象右手数左手中的蓍草一样。
再用左手数右手放下的蓍草,余下四根或四根以下,夹在中指与食指之间。再把那象征人的一要与左右手余数加起来必定是九或五,这为第一变。将余数九或五除去,再来一次数蓍,过程如前9个数字算卦方法,是为第二变,如此再次,是为第三变。第二变与第三变的余数必定为八或四。九和八为大数,四与五为小数,三变的数字的组合来确定少阴、少阳、老阴及老阳。经历这一过程,才算占出了初爻。
所以卜卦需反复六次,方成一卦,这个叫本卦。在卦中,如遇老阳爻或老阴爻,还需变爻,就是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这时所得的卦叫变卦。
断卦:
断卦,也就是根据本卦或者之卦的卦辞,或者本卦某一爻的爻辞来断吉凶。
当得到卦象后,我们就需要断卦,也就是解卦。其实这才是重点所在,光只得到卦象,而不懂解卦,那所得之卦,就毫无意义。但解卦有相当难度,非阅历深厚,睿智通达之人所不能。
怎么样根据本卦或者之卦的卦辞,或者本卦某一爻的爻辞来断吉凶呢?这要看本卦当中的爻怎么变,这里面总共有七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本卦当中只有一个爻变,就根据这一爻的爻辞来断;
第二种、本卦当中有两个爻变,就根据这两个爻上面一爻的爻辞来断;
第三种、本卦当中有三个爻变,就根据这三个爻居中一爻的爻辞来断;
第四种、本卦当中有四个爻变,就根据余下的、不变的两个爻上面一爻的爻辞来断;
第五种、本卦当中有五个爻变,就根据余下的、不变的一爻的爻辞来断;
第六种、本卦六爻都变,就根据之卦的卦辞来断;
第七种、本卦六爻都不变,就根据本卦的卦辞来断。
当然,上面的断卦方法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
知道了断卦方法后,我们就要打开《易经》找到排出的卦,查看上面的卦辞和爻辞,再依据断卦方法来判断吉凶。如果卦辞或爻辞是吉,表示此事可行,如不吉,再此事不可行。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有这么绝对,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看算卦之人的水平了。
上面是对大衍之数粗略的介绍9个数字算卦方法,还有很多细节还未涉及,有兴趣的朋友可留言和博雅讨论,并请关注博雅其他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