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天宝六年,唐玄宗已经由前期的励精图治,进入了后期的昏庸无能。这一年,举行科举考试,意在网罗天下才子。而赴考的人,也和往年一样,熙熙攘攘,不计其数。而最后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一个都没考上。若要追根溯源的话,问题就出在李林甫身上。这位当年的主考官,是当时玄宗身旁最大的奸臣,他妒贤嫉能。在李林甫看来,如今自己权倾朝野,满朝文武都在控制下,日子过得挺滋润的。网络配图 可若是进了新人,谁能保证不会有一些骨头硬一点的愣头青,一门心思为民请命,把他这个大奸臣揭发出来? 对于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巴掌大的蝇头书进入考场、贿赂官吏、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种种方法不胜枚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防止考生偷偷携带数据进入考场,官方专门在每个考场安排一个负责搜身的兵勇。可这样的安排依旧难免产生士兵与考生相互勾结,各取其利的现象。这个时候准考证便应运而生了。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清朝时期
零录取率的考试 公元746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初到长安求官,当时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华和温柔的富贵梦里,已经懒得亲自处理政事,把“外朝”交给李林甫,“内朝”交给高力士。第二年,即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网络配图 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但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对于朝中百官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者官位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地除去,像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李邕、李适之、房绾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受到
古代科举考试,出题也好,答题也好,都是个技术活,除了显示水平,也得提防被人下套。《万历野获编》记载了自唐朝到明朝的几件关于考试命题和答题的趣事。“古来考试,以题讥人者,与见讥于人者,其出时未必有意,而揣摩者多巧中之。”出题者本无意,却被人恶毒解读,答题也是如此。网络配图 例如唐僖宗的时候,发生了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几乎将唐朝倾覆。有一年科举,科举考试的题目是“至仁伐至不仁”,语出《孟子》,本来意思是说周武王是天下“至仁”,纣王是天下“至不仁”,以天下最仁慈的君主讨伐天下最残暴的君主,被暴君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网络配图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标准装备”:手提灯笼、书箱、食品等,胸前挂着一个卷袋,用来放置试卷笔墨。卷袋一般是用蓝布制成。 档案显示,古代考生“装备”也大有讲究。秦淮区文化局局长赵久明告诉记者,即将建成的科举博物馆内的展品除了有科举书籍、试卷等等以外,还有大量考生的装备。考生考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试的实行,作弊行为也应运而生,纵观历代科举考试,有三大作弊形式:贿赂考官、夹带、代考。 贿考、代考一般适用于有钱人家,夹带则是一种普遍通行作弊形式。 针对考生的作弊行为,历代统治者都有相应的防范与惩罚措施,今天,我们着重谈对考生夹带行为的防范与惩罚!网络配图 夹带的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制度的智慧的结晶,在历史上科举制度为统治者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同样也给下层平民向上流社会转变的机会,当然科举制度也有弊端,比如说四书五经禁锢人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三场科举制度比较奇葩。网络配图 第一场:零录取率的考试 唐朝时期李林甫接替张九龄成为唐朝的宰相,李林甫这个人心眼比较小,在朝堂之上就容不得他人,这一年皇帝让他担任主考官,他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害怕朝外的贤士得以接触皇帝的机会,上书揭露他的本来面目,痛陈他的奸恶。于是李林甫就没有录取任何一个人。
我们现代考试的考场,空间一般很大,光线充足,有门有窗,是为了给考生一个很好的考试环境,有利于发挥。但古代科举考试时的考场环境与现在相比,就相差很远了。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发扬于明朝,今天小编着重给大家说一说明朝的考场,非常之小,堪称牢房。网络配图 明朝时期的考场叫作贡院,贡院里不是一个个座位,而是成千上万个房间,都是单间,由此可知当时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虽然是单间,但大小结构跟环境都很磨炼人。网络配图 这种单间叫号房,很小,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按照换算,一尺等于33.33厘米,那就是大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
导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巴掌大的蝇头书进入考场、贿赂官吏、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种种方法不胜枚举。 为防止考生偷偷携带数据进入考场,官方专门在每个考场安排一个负责搜身的兵勇。可这样的安排依旧难免产生士兵与考生相互勾结,各取其利的现象。这个时候准考证便应运而生了。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清朝时期参加考试的考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