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 唐太宗也许参加这样的“酒宴”比较多,他受“颠罚为奖”的启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别开生路,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你贪多少,就给你奖多少,当场在金銮殿上“兑现奖励”,让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奖品背
导读: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几百个皇帝,以与其所处时代相适应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还有的是暴君。皇帝是数得过来的,大臣恐怕就数不过来了。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官员中,真正有名的、被人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分为美名和恶名,都可以成为被记住的理由。这些人有的被称为忠臣,有的被称为奸臣,有的被叫作清官,有的被叫作贪官。 很显然,形容皇帝和形容大臣的常用词是不同的。这并不难解释,“君君,臣臣”,尊卑有序,虽然都是人,但差别是巨大的。不同的位置适用不同的道德标准,相对应的形容词自然
我虽然没有读过朱元璋的传记,但是朱先生的事情也知道一些。我一直觉得他的人生经历对于草根一族来说非常励志。你想,从一个讨饭的和尚到帝国的皇帝,这得付出多少呀,多不容易。他的开创精神难道不值得学习吗?所以,我对朱元璋的印象一直不错。最近读到一则笔记,出自余继登的《典故纪闻》。因为翻译成白话会损坏原文的韵味,所以我全文录下: 太祖尝谓侍臣曰:“人君不能无好尚,要当慎之。盖好功则贪名者进,好财则言利者进,好术则游谈者进,好谀则巧佞者进。夫偏于所好者,鲜有不累其心,故好功不如好德,好财不如好廉,
中国素有“康乾盛世”之称。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本人励精图治,不但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比如,他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但一个不为众人知道的事实是,乾隆一朝,也是中国官吏贪污腐败比较严重的朝代之一。上至部院督抚,下至胥吏衙役,几乎无官不贪。网络配图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幅画《乾隆帝八旬万寿图卷》,里面通过乾隆皇帝80大寿,再现了当时皇帝大臣们的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甘肃发生回民起义。造反十恶不赦,紧急灭火筹集粮饷,摆上议事日程。甘肃布政使(省长)王廷瓒表忠心,主动提出“臣甘愿将历年积存廉奉银四万两,缴贮藩库,以资兵饷”。所谓廉奉银,是雍正发明的奖金制度,清官员奉禄低,正二品部级京官,年薪不到两百两银子,喝茶都不够。再下级不用说了,账面工资,维持温饱都难,所以贪污非但自然,而且必要。网络配图种种巧立名目,号为“陋规”。就是看来丑陋但实际运用的规则。雍正感觉与其“陋规”,不如每年考核政绩,明发奖金。奖金数目,约为正式工资的十倍数十
今天咱们聊聊热门话题:腐败。去年山西出了大窝案。回到200多年前的清朝,在甘肃也出过一个窝案,这个案子真是大奇案,时间久,金额大,涉及人员多。整个省所有地方官员联合起来把皇帝,把朝廷当猴耍。在所谓太平盛世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大案,讲讲“甘肃通省捐监冒赈案” 这故事得从一场叛乱说起。乾隆四十六年,一个叫苏四十三的人在甘肃起义,匪势浩大,包围兰州。陕甘总督勒尔谨御敌无方,向朝廷求援。乾隆派心腹大臣阿桂,以及和珅前去镇压。进兵速度慢如龟爬,几日后干脆原地不动。乾隆责问战
中国历朝对于官员的选拔不断进行尝试创新,以此希望选拔出精英,治国理政,虽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吏选拔程序,但掌握权力后难免有些官员会“变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为此,中国各朝代都会设立官员监查机构,以减少官员贪污受贿,如御史大夫、御史台、都察院等,与监查机构相配套的则是各种律法。通过监查机构与配套律法的实施,以期最大程度的防止官员贪污受贿。 《大清律例》经过清代几经修改扩充,最终作为清代的基本法典,其中对于官员的贪污受贿在刑律-受贿一则中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