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什么?有人说为了长学问,有人说为了考功名,有人说为了继承前人的智慧,有人说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吴大帝孙权认为,读书是为了“进步”,他曾经教导吕蒙与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本来是个大老粗,听了孙权的话,加强自身学习,等鲁肃再见到他跟他谈话时,大为惊异,“刮目相看”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此。读书后的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便是读书的用处。
当初吕蒙不爱学习,推脱的理由是“军务繁忙”。也有以“不识字”为理由不学习的。其实,越是文盲越要加强学习,才能由文盲变成“文化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一辈子甘心当文盲了。南北朝时有一个大将叫杨大眼,就是一个文盲,但他找到了一个文盲学习办法,就是“耳读法”,他坐在那里,让别人念书给他听,而他对于所念的东西,全部能记住。就凭这坚强的毅力,杨大眼竟然成为北魏名将、荆州刺史。
南宋大诗人陆游,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来日在疆场征战时派上用场。那个时候,宋朝受到金国的军事威胁,收复失地就是最大的爱国。陆游“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他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今传唱,抒发了他壮志未遂的思想,和三国的诸葛亮同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而明代的大思想家,三个完人之一的王阳明,则认为读书是为了成“圣贤”,结果他果然边读书边悟道,最后成为了与孔子、范仲淹齐名的三个“完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