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生于公元1563年,卒于公元1620年,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号为“万历皇帝”,在位时长48年,是整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内阁首辅张居正监督下,朱翊钧性格上有所收敛,张居正死后,开始荒淫无道,疏于朝政,国家机器也停止运转。公元1620年,明神宗逝世,二十四年后,明朝灭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万历皇帝朱翊钧因何缘故亲生儿子不想认? 俗话有:“虎毒不识子”,父亲大都想为自己儿子着想,希望儿子虔诚锦绣,而朱翊钧却违反常规,做起了极为荒谬
宰辅张居正西去后,于公元1586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始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身体也是日渐消瘦,每日朝中政事主要是通过谕旨向下传达。对于朝中奏章阅批,日益荒废,朱翊钧没日没夜的饮酒作乐,使得影响持久的“国本之争”出现,为了避免祸及自身,索性不理朝政、不批、不讲,于公元1589年朝中内阁“人滞于官”。朱翊钧不但恋声色,还贪财,张居正死后,还查抄了其家产,并且四处搜刮民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皇贵族娶多个老婆是很正常的,皇帝为了添丁加口,拥有三宫六院,
朱常洛是万历皇帝朱常钧在宫中与王氏相遇所生,但是万历皇帝因出身低微,不愿意承认,因此,与朱常钧一样,朱常洛从小缺少父爱。后来承认也是因为李太后盼孙子心切,这在内起居注中记载着。在公元1582年,万历皇帝册封王氏为恭妃,从此改变了王氏的身份地位,并将其所生之子定位神宗长子,取名朱常洛。公元1620年,明神宗西去,朱常洛登位,即就是泰昌帝,但是在位居然不到一月就暴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常洛之死与八位美女有关吗? 朱常洛之父朱翊钧自小身上就散发着流氓气息,
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孙的孙子,兴献王朱祐杬之子,生于1507年,卒于1567年,即明世宗属于明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于公元1521年崩驾,因无嗣,朝中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和商量,由其堂弟朱厚熜继承其位。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税等,开创了“嘉靖中兴”局面,为后张居正改革等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其执政后期,迷信道教,不理朝政激起了民怒。公元1567年,于乾清宫西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厚熜从永乐大帝身上继承了哪些传统? 朱棣本身只是作为藩王,没有资格登基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正德。自小聪明机敏,善骑术和射箭,登基后,宠信宦官,并将奏章付与宦官刘瑾,导致宦官恣意妄为,本就潜伏着社会严重经济危机变得更加严重,民不聊生,农民暴动反抗不断。明武宗听不进大臣忠言,一味偏信宦官之言,疏离朝政,最后生病变早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史上,朱厚照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他善于指挥军队作战,成功抵御过边患;一方面他荒诞不羁,其行为被后来修史者所嘲讽。公元1521年正月十四日,
朱祁钰和朱祁镇身为兄弟,但是不能作为普通人一样手足情深,却也同诸侯皇族内部一样为了争权夺利,手足相残。同为皇族后代,为了夺得最高帝位,不念往日兄弟情深,他们之间也因为兵变出现了不少风浪。起初朱祁镇登基作皇帝,做了瓦刺的俘虏后,由朱祁钰替而代之,后朱祁镇归来后,朱祁钰贪恋权力不肯交返皇位。后来朱祁镇在争夺帝位中胜出,朱祁钰却道出了三声“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初朱祁钰贪恋权力不肯交返皇位,为什么最后连道三声“好”呢?原因有两点,其一,朱祁钰死期将至。朱祁
朱佑樘即中兴之主明孝宗,自幼好学强记,生活作风躬身节俭,公元1488年,朝鲜来明朝的使节在皇帝面前曾这样评价明孝宗:“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朝臣皆以丧服,惟祭天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当孝宗还是据太子位时,内侍给他奉送一件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新衣时,他曾拒绝道:“穿它,太浪费了。”登基后,遂下令不要为皇宫造制此衣,可见其节约之精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细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三宫六院佳丽成群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很大,考生们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和名儒疏解,还要通晓史册。这些科目读下来,耗费大量时光,头发都会读白,古人称为皓首穷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有个《儒佛两不收》的笑话,说是杭州秀才杨兆南,死后一年托梦于妻子说:“人死必有所归。我生前是个儒士,司魂者把我送到文昌所,帝君出题试我,我不能作,帝君不收;司魂者再把我送到佛菩萨处,佛出经问我,我不能解,佛又不收。可怜我彷徨阴间,没有歇足之地。”这从另一面反映出杨秀才才疏学浅,没吃透儒释经典,患了惧怕考
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难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科举考试称作“独木桥”,高考简直就是“高速公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俗称“秀才”。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小县则四五人),考取的难度可见一斑。“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属于士大夫阶层,有相应
明朝为了选拔人才也每年设立科举考试,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现在推行的各省考试就是来源于古代,主要是考虑到古代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的成绩有所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南北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解释一下当时的考试流程,首先是在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参加考试,被录取的称为进士,然后再一起统一参加殿试考试,被皇帝亲自选出三甲和席吉士,这个制度在明朝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几乎两百年的时间一直在使用。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