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深具艰苦开拓的精神,正是这一开拓精神,才使得我们的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拓展到了如今的近千万平方公里,也正是这一精神,使得我们经过了历史的残酷考验,无数文明湮没于历史长河,而我们依旧昂然生存,并且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网络配图
历史上的先民们不仅开拓陆地,也在孜孜不倦的开拓海洋,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先民,临近黄海、东海的先民迁徙目的地多以朝鲜半岛和日本为主,而两广福建的先民多迁徙到了东南亚。今天笔者将重点讲述海外移民在东南亚纳土纳群岛的开拓、生产生活情况。
纳土纳群岛,位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之间的南中国海内,由272个岛屿组成,纳土纳海本身属于南中国海的一部分。纳土纳群岛距曾母暗沙约400公里,与曾母暗沙纬度略同,距中国大陆陆地约1900公里。主要包括纳土纳大岛、南纳土纳群岛等岛屿,海拔不高,全年高温,雨量多,富热带森林。产木材、椰子,周围海域存在大量的油气资源(天然气估计有13亿立方米)。
汉代前,我国称“纳土纳群岛”海域为“涨海”,称“纳土纳群岛”为“涨海
崎头”,称“纳土纳岛”为“极大崎头”。由于群岛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的马六甲口,受两洋水位落差活动影响,致使该水域水位时有升高和回落现象,故此,我国先民称此海为“涨海”,称此海中的各大小岛屿为“涨海崎头”。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意思是说,在涨海中的崎头屿群岛这片水域,水浅,而且多有暗礁。这里记载的就正是南沙群岛万安滩以西这片水域。
网络配图
笔者前两日曾写过一篇关于南沙群岛的文章,在查询引用材料时未加辨明,将“涨海崎头” 误认作成“西沙群岛”,其实这是有人在故意扭曲掩盖南海的历史,那么为什么说“涨海崎头”指的是纳土纳群岛呢?“崎”这个字在《中华大字典》的字义是“山险峻之貌”,而纳土纳群岛的许多岛屿海拔都在100米以上,其中最大的纳土纳主岛,最高峰近960米,这在南海中,除了台湾岛和海南岛外,再没有这样险峻的海上岛屿。而且这片水域也正是浅海区,最深处100余米,其余约30米,不明显与南沙、中沙、西沙那样深达数千米的海域地貌相符。
自宋代以来,越南中部的交趾洋以及婆罗洲西北的纳土纳群岛已被作为中国与外国的海域分界,凡从外国来的船只,过了纳土纳群岛或交趾洋,即进入中国之境。
中国历代所有的海上活动,要属“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为最,也使得我国对东南亚和印度洋的风土习俗、地理环境有了详细了解。
14世纪初,明船下西洋时称“涨海”为“石塘”,称“涨海崎头”为“石塘屿”,称“极大崎头”为“万生石塘屿”。“万生石塘屿”指的就是纳土纳群岛。这里曾被郑和船队作为海上航行重要的节点而建有大量营房,配有大量生活设施,有大量人员值守。由于优良的自然资源条件,船队每次都要在此捕鱼、加工、换洗、检修,等等。由于数万后生船工经常往返歇息于该岛,所以,人们又将“极大崎头”称为“万生石塘屿”。当时明朝一直对这里进行直接管辖。
网络配图
1433年,宣宗癸丑年,明船最后一次回国后,船队官员上奏朝廷,请示是否放弃驻守“万生石塘屿”?宣宗皇帝得悉,当即赐字“万生屿,安不纳”。自此该地被称作了“安不纳”。这里成为了海外华人的繁衍生息之地。清政府统一中国后灭亡了南明政权,在广东沿海岛屿上坚持抗击满清屠杀的残兵和众多拒绝接受满清血腥殖民统治的南方渔民逃到了南中国海的这片群岛上并建立了临时国家。
1601年,随着荷兰殖民者对爪哇、雅加达的占领,建立东印度总部,我国南海“安不纳群岛”被其控制。后来印尼独立后也随之被纳入印尼之内。当时,此地华人占主要人口比例,但是随着印尼移民的不断迁入,以及华人的外迁,华人比例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