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 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 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 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
(一)临津江之战: 日军:15万 总督:宇喜多秀家 其他将领:小西行长,加腾清正等 朝鲜军:20万 主将:李溢 结果:朝鲜军失利,20万大军几乎被全歼 朝鲜军失利的原因:朝鲜已经有几百年没有战争了,"人皆不知兵",在这次战役中朝军虽然也很英勇但无奈的是无论在装备,阵法和单兵格斗各个方面都远远不如日军.失败再所难免. (二)平壤大战: 明军:4万馀人 主将:李如松 副将:杨元 偏将:吴惟忠,查大受,祖承训等 日军:第一军团2万馀人(号称3万) 军团长:小西行长 偏副将:
清王朝定鼎北京后,为了追念先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不忘创业之艰,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四位皇帝曾九次赴清永陵祭祖,途经抚顺时,乾隆、嘉庆、道光都曾留下过诗篇,笔者认为,其中当以嘉庆的为最佳。 抚顺城 嘉庆 征明应运启前麾,天佑皇清时雨师。 境逼孤城围劲旅,书持一纸竖降旗。 永芳向化遵王道,抚顺安生沐帝慈。 德洽群黎拓疆域,我朝自此建鸿基。 诗的大意是:努尔哈赤征明是顺应上天之运,所以上苍为我征明之师洗净尘埃,劲旅将抚顺这样一座孤城紧紧围困,一封劝降信城头便竖起了降旗。守
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 第二天,叛军又围上来,在城周围架设了百余门大炮。架梯登城。张巡命令士兵把野蒿浇上油,顺城墙往下投,又一次打退叛军。张巡领兵或者趁叛军休息时出城猛冲,或者夜晚缒墙而下,偷袭敌营。就这样,他率领雍丘将士坚守了六十多天,戴甲而食,裹伤复战。打退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伤叛
渥巴锡汗塑像 土尔扈特部源出历史上的克烈惕部,其早期历史可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始祖为翁罕。12世纪后半叶,翁罕为克烈惕部首领,其时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在蒙古诸部中被尊称为“也可汗”(大皇帝),而此时的铁木真,童年丧父,屡遭磨难,身处逆境。因翁罕是其生父也速该的“安答”(异姓兄弟),有着“亲宜世继”的关系,便成为铁木真最理想的保护者和同盟者。宋庆元5年(119年)当铁木真援助翁罕击败了乃蛮部的袭击后,两人在土兀刺河再次结为父子,确立了“父子安答”的关系。 土尔扈特部(克烈惕
大唐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七月,张公瑾降;八月,邓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25州啊!),时德睿以所部7州降;十月,大将张镇周降,郭庆以管州降,魏陆以荥阳降,王要汉以汴州降。才三个月的时间,洛阳周围郡县全部落入李世
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战场上,拿破仑大军遇到了卡尔梅克人的骑兵团,他们和俄罗斯军队并肩战斗,抗击入侵,骁勇无比,屡建奇功。令法军感到有意思的是,他们举的旗帜却和俄军不同,上面绘着一条龙——那是准噶尔时代的军旗…… 一、灭亡察合台汗系的叶尔羌汗国 明末清初,察合台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政权统治着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区。随着伊斯兰教在天山南路的传播和发展,当地的宗教势力十分强大。自中亚伊斯兰教苏菲派纳克什班第教团领袖玛哈图木·阿杂木和卓死后,其长子玛木特·额敏和幼子伊斯哈克·瓦里为争夺教权,各
自秦、汉时起,中国基本上是统一富强的大国。境外邻国特别是北方的行国(游牧人的国家称行国),即使强盛一时也都远远不是中国的敌手。在割据分裂时期,如果割据国内部统一,象三国时魏国那样,对境外强敌依然还是有足够的抵抗力。原因很明显,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比四邻任何国家都高得多,并且汉族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民族,只要统治集团不是极端腐朽,不是朋党互斗,就能凭借民众的力量,防御外国的侵入。行国各方面都落后,但有一个有利的条件,那就是迁徙无常,伺机攻掠,在军事上常处于主动的地位,遇到中国统治集团腐朽和分裂,便乘
虽然宋代给后世的印象是重文轻武。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 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
与征伐南方同时进行的,还有另一条战线上的战争。 这就是赵匡胤削夺手下将领的兵权。说这是一场战争,一点儿也不夸张,在历史上,因削夺开国将领兵权而流的血实在是太多了! 不是吗?想想韩信吧,还有许许多多离我们或远或近的开国将领。 锻炼赵匡胤成长的五代时期,虽然仅有五十多年,却先后出了十四位君主,军队和将领在政权更迭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分获了巨大的好处。五代皇帝多由军将拥立,已成惯例。 赵匡胤当年参与过拥立后周太祖郭威的行动,自己也是靠着手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登上帝位的。如何控制手中握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