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一代宗师》热映,再次引发“功夫热”。一直以来,中国功夫是文人墨客、影视剧导演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套路纷繁、蔚为大观的武林生态中,中国武术有哪些源远流长的门派,又有哪些写进武林历史中的“一代宗师”?
少林派:刚柔兼济,以刚为主
少林派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大和年间(477年-499年),达摩大师从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筋》、《洗髓》二经,创立少林武术。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所载,但却与史实不相符,现代学者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传说。
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练武风气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为西域高僧跋陀(又称佛陀)所建的。后来,达摩才来到寺中。达摩虽然创立了禅宗,却并非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
少林武术的发扬光大始于隋唐之际。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秦王李世民与郑帝王世充作战,少林武僧应邀相助,活捉王仁则,逼降王世充,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电影《少林寺》的历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后,对13位僧人大加赏赐,少林寺再度兴旺起来,少林武术也开始繁荣兴盛。
从宋到元,少林武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元代福裕禅师汇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术的特点日渐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时,少林寺曾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启五年(1625年)树立“少林观武碑”,成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后期,少林武术渐从以棍法为主转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间拳种,集天下武术之大成,形成刚柔兼济尤以刚为主的少林派。清代康熙年间(也有的说是雍正年间),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义士“谋逆”而将其焚毁,并严禁民间练武,少林武术转入地下状态,成为南少林的一支。
武当派: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据说张三丰是北宋末年武当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贼人,梦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张三丰孤身杀贼百余人,遂创立内家拳派。
历史上的张三丰其人,本名张全一,又名张君宝,三丰是他的道号,因为不修边幅,又被称作邋遢道人。因为他在道教传说中十分有名,这才被抬出来作了武当派的祖师爷。这种说法,显然只是武当派为了神化自己,并非历史的真实。
武当山虽在唐代就开始建造道观,但真正的黄金时期却是在明代。明成祖朱棣登基,推崇武当道教,调集民工30万人,用了13年时间,在武当山修建了33处建筑群,号称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桥等,绵延140华里,建筑格局均依经书上的真武修仙故事,由工部设计而成。至今武当山紫霄宫正殿梁上仍有大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十二年圣王御驾敕建的字迹。三天门绝壁上则有“一柱擎天”四个大字,蔚为壮观。天柱峰顶太和宫又称金殿,殿中供奉张三丰铜铸鎏金坐像。武当的武术门派,也是在这个黄金时代中产生的。
武当派的功法强调内功修炼,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被侵犯,犯则立仆。
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武当功夫则源于道家。老子讲“一”、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逍遥游”,使武当功夫有较浓的想象色彩和审美意蕴。如招式的表现很有诗意:迎风铁扇、弃物投先、舜子投井、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仙人照掌等;又如武当派纯阳拳的拳诀: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穿连不断,踩步悬肘,运气养性,慢劲快打,环套八法。一方面是内功心法,一方面是形象化的姿态体式,荷花、清风、流水、飞云,使人仿佛想见武当道境的空明灵秀和清仙之气;招数的左右摇摆、绵绵不断,又仿佛使人想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至道玄机和天地初开时荒茫混沌的自然之力。
峨眉派:亦柔亦刚,如玉树临风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
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时候叫做玉女拳法,后因祖师入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善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融汇了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以道姑为主。在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郭靖幼女郭襄因为心中爱慕杨过,而又尊重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所以云游天下,借此畅解胸中块垒。后得机会听觉远念诵《九阳真经》,创立峨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皆为道姑。
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演变来的。峨眉派的特点在于亦刚亦柔,如玉树临风,是诸家武术中姿态优美的一种。
南拳:步稳、拳刚、势烈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南拳种类繁多,其代表是广东南拳。广东南拳又以“五大名家”著称,他们是: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后来洪拳传入广东,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刘拳,据说为刘三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刘生或刘青山所创,流传于雷州半岛。蔡拳,由福建南少林寺僧蔡伯达、蔡九仪所创,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李拳,相传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至善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后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五大名拳多数从福建南少林传来,和洪门天地会多少有些联系,不仅是武术门派,也是极为活跃的江湖派别。除五大名拳外,广东南拳还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咏春拳、侠拳、白眉拳、佛家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