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皇太子,又称储君,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和尊贵。然而,皇太子也是一个风险度极高的角色,在被朝中诸臣抬举和追捧的同时,也会因此招来皇帝的担心和猜疑。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即使是亲生儿子,仍有履冰临渊之危,朝不保夕之虑,在权力魔杖面前,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往往变得冰炭难容。网络配图 别的朝代先不论,单看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太子们的命运便可见一斑。众所周知,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死于三弟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兵变”。政变成功的李世民坐了皇位,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这位有足
知子莫如父。儿子的脾气、性格、品质、喜好、能力,当爹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嘴上虽不说,但心里明白。晋武帝司马炎就是这样的一个爹,他对儿子司马衷最了解不过了。 司马衷生于259年,当时,他的祖父司马昭、父亲司马炎都还是曹魏的臣子。265年,司马炎以晋代魏,称帝建国。当时,司马衷才七岁,司马炎并没有急于立他为皇太子。原因很简单,司马炎知道这个儿子不够聪明,甚至有点弱智,担心他将来担不起重担。为此,司马炎还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加以教导,希望儿子成才。两年后,也就是267年,在群臣的一再催促下,司马
唐朝的建立和太子李建成的功劳是分不开的,由于午门事变的发生,导致了李建成失了本来的面目。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功劳非凡的皇太子。斑斑青史俱在,千秋功罪难评,多少家喻户晓的大反派、大奸臣,其实在真实历史中,原本都是国家的忠臣良将,却因为得罪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被对手恶意丑化,通过史书、小说、戏剧等形式广为流传,以讹传讹,深入大众人心。无数岁月流转,他们的英雄事迹从此被忽视和湮没,反而恶名传遍于后世,成为妇孺皆知的反面典型,历史何其冷酷,又何其不公!网络配图李建成(589年-626年)时运不济、功亏
唐朝有32位皇太子,列历朝之最,19位继承皇位,其他13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高祖:李建成(618—626)、李世民(唐太宗)(626) 唐太宗:李承乾(626—643)、李治(唐高宗)(643—649) 唐高宗:李忠(652—656)、李弘(656—675)、李贤(675—680)、李哲(即李显)(唐中宗)(680—683)李旦[唐睿宗)((662—716) 唐中宗:李重照(即李重润)(682—684,高宗时为皇太孙)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登基即位的同时,朱元璋册封自己的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其余得封侯、伯等爵位者近百人,都赐予誓书铁券,允其世袭。然而仅仅二十年后,这些曾经追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功臣宿将们,开始一个个的被送上断头台,从此拉开了洪武末年大杀功臣的序幕。对于父亲的这些举动,身为皇太子的朱标曾极力劝阻并反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