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梁武帝确实算得上一位清廉的皇帝,但他没能让大多数官吏清廉,他标榜清廉只落得了自负清廉之名,却无法有效阻止官场贪污奢侈风气的蔓延。他对自己的亲族格外宽容,特别相信个人清廉的力量,当宗室诸王中有人犯法,他注重的是“家教”,而非绳之以法。 武帝对宗族权贵一向采取宽容放纵的态度,乃至姑息养奸,造成了社会的祸乱。尽管他个人清廉的名声天下皆知,但只达到了将他送入“圣贤”榜单的目的。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0年第五期,原题:《梁朝:皇帝生活俭朴清廉,为何官场腐败横生》网络配图
核心提示:一些捞钱有方的贪官污吏,出点血倒也无所谓,反正最后还要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多加些赋税也就是了。只是可怜了那些平素廉洁的官员,本来就家无余财,捉襟见肘,现在还得被皇帝“敲竹杠”,只得四处借贷,求爷爷告奶奶的,可怜巴巴的。还有的官员干脆辞官不干了。网络配图 梁武帝(464—549)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竟长达48年,在南朝诸帝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即位之初,也是个好皇帝,可惜到了晚年,过度沉溺于佛教,无心治国,导致国力日衰,江河日下。最能反映他瞎折腾的
导读:佛教不仅在民间传播,更被当时的帝王多推崇,梁朝的梁武帝就是一典型。南北朝时期,天下混战,百姓名不聊生。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中迅速传播开来。网络配图 萧衍,曾任齐国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萧衍夺取帝位后,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中不能自拔。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耗费无数钱财,座座都规模宏大,极尽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网络配图 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梁武帝于公元527年、529年、547年三次舍身。舍身第一次是4天,最后一次长达37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重金将其赎回。寺庙因
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身衣布衣”。在他的影响下,朝中出现了一些清官,如宰相范云、徐勉等。但是,梁朝却没因梁武帝和他身边极少数人的清廉垂范而保持住清新的社会风气,国家反而越来越腐败,到处都是贪官污吏。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责任在梁武帝身上,他过于相信自己的清廉,不容他人对其清廉形象怀疑和质询,甚至反感有人揭露官场的种种腐败,仿佛指摘官吏的贪赃枉法就是对他清廉形象的嘲讥。网络配图 大臣贺琛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害怕建立才几十年的国家断送在这些腐败分子手上
“万寿无疆”,是所有帝王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取风流还是赌长寿,萧衍选择了后者。 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佛教“除二障”(“二障”即“杀害障”、“欲恶障”)的戒律中,萧衍“始知归向”,蔬食而外,并断房室。归根结底,是出于健康的考虑,所谓“行人之能行者”,乃寻求长寿之新途径。网络配图 这种观点颇有道理,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的最初原因应该就在这里。果然,不过性生活,不杀生之后,他的健康问题解决了,脑子也不发昏了。用萧衍自己的话说是,“既不御内,无复欲恶障,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身衣布衣”。在他的影响下,朝中出现了一些清官,如宰相范云、徐勉等。但是,梁朝却没因梁武帝和他身边极少数人的清廉垂范而保持住清新的社会风气,国家反而越来越腐败,到处都是贪官污吏。网络配图 这是什么原因呢? 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身衣布衣”。在他的影响下,朝中出现了一些清官,如宰相范云、徐勉等。但是,梁朝却没因梁武帝和他身边极少数人的清廉垂范而保持住清新的社会风气,国家反而越来越腐败,到处都是贪官污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网络配图 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梁武帝于公元527年、529年、547年三次舍身。舍身第一次是4天,最后一次长达37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重金将其赎回。 寺庙因他又获
核心提示:梁武帝确实算得上一位清廉的皇帝,但他没能让大多数官吏清廉,他标榜清廉只落得了自负清廉之名,却无法有效阻止官场贪污奢侈风气的蔓延。他对自己的亲族格外宽容,特别相信个人清廉的力量,当宗室诸王中有人犯法,他注重的是“家教”,而非绳之以法。 武帝对宗族权贵一向采取宽容放纵的态度,乃至姑息养奸,造成了社会的祸乱。尽管他个人清廉的名声天下皆知,但只达到了将他送入“圣贤”榜单的目的。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0年第五期,原题:《梁朝:皇帝生活俭朴清廉,为何官场腐败横生》网络配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网络配图 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梁武帝于公元527年、529年、547年三次舍身。舍身第一次是4天,最后一次长达37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重金将其赎回。寺庙因他又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