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
三国是个军阀混战的时期,但也是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三国的每一国都有自己的杰出人物。吴国在书法、绘画、文史、建筑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书法 孙吴的书法文化繁荣,书家层出不穷,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皇象。 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孙吴书法家。工书,尤善章草、八分书,著有《论草书》,代表作有《急就章》、《文武将队帖》、《天发神谶碑》等。 孙吴的皇帝中,孙权、孙休、孙皓等均在书法史中保有一席之地。孙权与孙皓在唐代张怀瓘的《书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书法家,历史上诸家对赵孟頫的评价不一,错综复杂。那么赵孟頫的书法到底怎么样,在书法史中有怎样的意义,后世书家又是怎样来评价他的书法的,这是一个需要花费精力和判断力去整理分析的问题。前人多说赵孟頫的字俗气而无骨,写得太熟太圆滑,这些评价往往是因为他作为宋室后裔而仕元,是基于其人品而得出来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否可靠就值得深入探讨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诸体兼善,《元史》本传云:“篆、籀、分、隶、真、行
韩琦工于书法,尤善正书,明人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书“师颜鲁公(颜真卿)而颇露芒角”。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韩琦生活在这样一种书风取向的时代,在史书中介绍他:“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可见其读书勤奋,并天资聪颖。 在书法他也下过大功夫,《书林记事》一书中这样描述:“韩忠献少年贫时,学书无纸,庄门前有大石,就其上学字,晚即涤去。遇烈日及小雨,张敝伞自蔽,率以为常”,足见他在书法上用功之勤与艰辛。 韩琦受颜楷的熏陶很深,视觉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许多人对文征明或者江南四才子的朝代不甚明了,在这里特别指出,此四人皆为明代人。而文征明则是明代中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以及文学家,文征明习字的故事到现在还广为流传。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书林记事》记载:日以十本为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