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阅兵:对于现代各国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苏联和美国都曾有举世瞩目的阅兵行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几次大阅兵,令人心潮澎湃。而在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也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说到明朝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庭彻底打成“游牧民族”,但此后,大量曾在元朝任
阅兵在我国一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夏朝建立之前的大禹时代,就在今天河南的涂山一代,进行过一次盛大阅兵。进入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之间的征战越来越频繁,阅兵成为一种惯例逐渐在各国盛行。那时的人们管阅兵不叫阅兵,而叫“搜”。如果是五年一次的大阅兵,就叫“大搜”。这种叫法一直到了汉朝时期,才被“阅兵”一词正式取代,并且加入了演习的成分。 中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阅兵出现在清朝末年,由酷爱讲究排场的慈禧太后主持,史称“彰德会操”。当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刚刚过去四五年,慈禧太后为了扳回点面子,显示下自己
阅兵,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军事史、礼仪史和政治制度史上,这种仪式都以规模的宏大雄壮,形式的威武庄严,留下了记忆。战车是古代战场上最先进的装备,也是古代阅兵中最亮眼的元素,但取悦美女一说却是鲜为人知的。 早期阅兵的意义,首先是检查和调整部队的战斗实力。如顾炎武《军制论》所说:“大集伍而阅之,皆胜兵乎?不胜者免,收其田以新兵补之。五年一阅,汰其羸,登其锐,而不必世其人。”就是说,通过这种“阅”,淘汰职业军人中精神状态和体力状态不胜军战者,而充实新锐。虽说是“大集伍而阅之”,规模起初也未
说起阅兵,古已有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那些经典的阅兵之“最”。 最多人:唐玄宗阅兵二十万网络配图 公元731年,唐玄宗刚继位不久,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震慑朝内外的政治对手,在骊山脚下,他调来各地军队,举行了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当时,光是受阅的军士就有20万人之多,检阅部队的军旗在风中飒飒飘扬了五十余里,满眼军旗,红遍骊山。 可是虽然规模很大,但是由于人员众多,管理起来实在让人头疼,难免有个洒脱任性的,所以阅兵根本没有什么整齐可言,军容军纪更是乱的一塌糊涂。所以这次
以阅兵式壮军威,古今中外都如此。想知道古代兵哥哥接受检阅时穿成啥样吗?南京服饰史学者黄强为您揭开古代军戎礼服的神秘面纱。唐朝竟有纸做的铠甲黄强介绍,古代战争使用冷兵器,短兵相接,故将士们操练和上战场都身着铠甲。到了唐朝,国力鼎盛,军队的一部分戎服和铠甲开始从实用的功能中脱离出来,出现了众多以装饰为主的仪典服饰。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的铠甲有13种: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其中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木甲等铠甲是用丝绸等布料和一些皮料制成,这些
中国史书中,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