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隔壁住着一个老刑警,由于年轻时候牵涉个人生活作风问题80年代初就提前退休了,他告诉我的一些事情据他说在上海市公安局档案里面都找不到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后来和一些那个年代的老人询问,有些事情竟然是真实存在的。老刑警告诉我有一个案子一直非常奇特,而且延续了很多年。整件事情要从1956年武宁路灭门血案说起。 1956年的武宁路还是农田和一些沿街面的农宅以及一些工厂的仓库,老刑警说那里那个时候属于人烟稀少,晚上基本很少有人活动,那个时候那里刚刚属于普陀区,区政府刚搬到普雄路没有多少时间
先说在民国时期有没有男歌星? 当然有了,之所以现在的人觉得男歌星很少,是因为被老上海的七大歌后耳濡目染罢了。就好像娱乐头条每天给你灌输着周璇什么的,你就下意识的认为没有男歌手。 其次也因为当时职业地位的关系,你不难想象当别人称呼你为“歌妓”的时候心里是否好受。然而民国时期更多的是男演女唱或者男写女唱,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就在那个年代创作流行歌曲。 最后列举几个民国时期的男歌手: 姚敏 如果你了解过中国民国时期的流行音乐史,那么你几乎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 姚莉的哥哥,可能你
李鸿章初到上海,就像一条出水蛟龙,一时间弄得风生水起,在上海滩这块“风水宝地”写下了国人最早的创业神话。当然,不论何种创业,都充满艰辛与坎坷,不屈与苦痛,李鸿章也不例外。六千五百名淮军,雇佣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水上交通工具——七艘洋轮,兵分三次从安庆而下,以近乎大摇大摆的姿态,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太平天国铁桶般严密的防区天京及苏皖一带,顺利抵达上海。朝野上下,对“初出茅庐”的李鸿章不禁刮目相看。对这一近乎冒险的行动,李鸿章在一封致友人信中写道:“此行险阻艰危,当备尝之
1979年4月6日下午3:15,徐家汇。 距离下班的公交高峰时间还有几个小时,但26路车站已经拥挤不堪。车站如同一个小 型斗场。车辆一进站,人们就如得到战斗讯号,一个个乘客不仅不排队,还争先上车。人处其中,如在洪流之中。人们一头扎进激流,手奋力向前拨开缝隙,手肘则 不动声色抵挡着后面的人。所谓优雅、精致、讲究的上海人形象,在公交车来临时全部荡然无存。车站没有人维持秩序,老年人挤不上车,只能干着急。 这一切,都被记者毕品富拍摄进了这一张早年刊载于《解放日报》的照片里。 今天年纪稍长的
虹口区曾是日本人的聚集地,留下了不少日本特色的建筑,也流传着不少传奇故事。今天“上海热线文化”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个从洗碗工到纵横政、商、文化界的日本侨民。 日本侨民最初来到上海大约是在19世纪60年代。据统计,到了19世纪末期,定居上海的日本人已超过了1000人。他们主要居住在虹口区,大致范围在日本领事馆以及东本愿寺(非乍浦路本愿寺)一带。 在大名路、天津路、塘沽路、乍浦路形成的日侨生活区内,有过许多著名的日料店。如月乃家、丰阳亭、六三亭。其中六三亭的创始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白石
申城之“申”的来历 上海又名“申城”,简称“申”。上海的开发起源于何时,有史记载应追溯到战国后期,在此之前,上海地界虽属吴越之地,但因地处长江三角洲入海口南岸,受太湖多条出水口和浦江、海潮作用形成的泥沙淤积,土地多呈荒芜和沼泽状态,开发极为薄弱。到了战国后期的公元前248年,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令尹(相国)春申君黄歇请封于此,建都邑于故吴墟(今苏州城),今上海之地遂得治理开发,成为富庶之地,因为春申君封地并得良好治理,上海也就有了“申”城的简称。 那么,申城之“申”和春申君之“申”既同
导读:1871年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办电报业务,拉开了中国近代电信历史的帷幕。一部老上海的电信史,也是一部老上海的城市发展史。18世纪中叶,当电报、电话在西方世界日益盛行时,上海还在延续着邮驿传递和民营信局车船运传等传统的通信方式。当时传递公文最快的驿站马匹从上海到北京快者一周,慢者需半月以上。而电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已达每秒环绕地球7次半。上海开埠后,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的通信技术与之相适应。 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提出要在上海开设电信,但遭到了清政府的一概拒绝。西方列强见提出
说法一: 魔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别称之一,相对于西方人对上海“The Greatest City of the Far East”、“Paris of the Orient”的称呼,魔都是当时日本人对上海的一种习惯称呼。 魔都一词最早发源于旅居上海的日本名作家村松梢风在大概一个世纪以前的畅销小说《魔都》,村松梢风大概是第一个把上海称为“魔都”的人,此后,魔都一词被许多人用来形容上海那错综迷离的世相。 当时的上海之所以被称作“魔都”,是由于它具有世界其它城市所没有的“魔性”,而产生
众所周知,上海叫申城,黄浦江源于黄歇浦,都是为纪念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的。 网上赵震中先生有一篇文章,名曰《春申君黄歇与上海不搭界》。此前也看到过有人这么说,譬如曹竟成在《黄浦江究竟是谁开凿的》一文中就说“上海市及更早时期的上海市与春申君黄歇是毫无关系的”。笔者以为,他们的话即使不错,也比较片面。 不可否认,黄歇所处的时代,上海东面还在大海中,黄歇不可能在海中去开凿黄浦江,黄浦江的形成是明朝夏原吉的功劳;申城在战国时期也远没有影儿。虽如此,但笔者认为,仍不能说上海与战国时的春申君黄歇“不搭
上海市新劳动法规定的婚假2016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上海市婚假一般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