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它残酷无情,在战场上,每一条人命的逝去都是一个家庭无法愈合的伤痛。就像是那句话说的,死亡并不只是死了一万人那样,而是一个人死了一万次。但人类只要生活发展就一直会有战争,很难相信的是,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之中却有一个温和的规则。那就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意思就是,在两军战争期间,双方有互相写上的代表传达信息的时候,不能够对敌军的来使斩杀。这个规定从古到今都在使用,任何交战方都要遵守,那么斩了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规定兴起于在打仗都要重视礼
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但交战双方都会心照不宣的遵守一些所谓的“潜规则”,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战国时期礼法崩坏,为何各国还能秉承着“不斩来使”的原则? 正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历代战争的规则,也是作为两军在交战期间互相协商的代表。这个规矩还要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公元前596年,时任楚国王上的楚庄王派遣使者申舟出使齐国,按理说,作为一国的使节,申舟在出使齐国的途中也要不可避免的拜访一下其他国家,但楚国与宋国的关系又很紧张,而宋国又恰巧是沿路国家之一,所以申舟只好选择绕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