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人论辩并不是一味的论短长较高下,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孟子笃信孔子“仁”学,主张“仁政”,认为国君应该体恤百姓,轻徭薄赋,爱民如子。为了宣扬“仁政”,劝谏国君推行“仁政”,有时候孟子会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照顾国君的面子,巧妙的转化话题,沿着国君喜欢的路径因势利导,以达到宣扬“仁政”,劝国君向善的目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有一段与齐宣王对话就是这样。当孟子称赞齐王好乐对齐国而言是一件幸事的时候,齐王心里很不自在,忙着为自己辩白,说
孟子与梁惠王论道,梁惠王抱怨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针对梁惠王的这一问题,孟子如果直接回答则陷入一般的说教,梁惠王不见得心悦诚服,还有可能惹恼梁惠王。于是孟子选择迂回,先请梁惠王回答一个问题:“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