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也使“杏花村”名满天下。由于此诗具有极高的酒文化价值,从而引发了有关“杏花村”的确切地点的争论,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仅在安徽,历史上就曾有四处杏花村。究竟谁才是杜牧《清明》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呢? 位于山西汾阳县杏花村,相传自南北朝以来,便以产美酒著称,所产之汾酒素有“甘泉佳酿”的美誉。到了唐朝时期,村内酒店已达72家,诗人有“处处街头揭翠帘”之句。 山西地处北方,有人根据“清明时节雨纷纷”认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仅仅传达出伤感吗?昨天,武汉专家在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梦想与生命”论坛上,新解这首《清明》诗。 在很多人眼中,这首诗为清明这个节日定了个基调——“欲断魂”。说起清明,去陵园墓区祭祖,拜祭逝者,再加上这个时节又是阴雨纷纷,清明节甚至被当做中国的鬼节之一,往往传达出伤感、阴森的气氛。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何新文说,这首诗的后两句往往被人忽视了。这两句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意向,一是“少年”,二是“酒”。前者代表了生命的活力,
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国三大鬼节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明节(4月5日)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也是地府开门
清明节,查古人写的清明的诗。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然是最著名的。然另有元未明初人高启的一首“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几孙来”,比之杜牧的写行人之孤独、从时代变迁的大处着眼,落于百姓之命运,真与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遥相呼应了。网络配图 然这高启,写了一首留传于世的清明诗,却一语成谶,没有好命。 他是才子。“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所长,无不兼之”——学什么像什么。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
每年一到清明节,总是下雨,很多人为此奇怪。原来,关于清明节下雨还有一段这样神奇的传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源是一条龙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富春江南岸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姑娘叫凌采莲,她天生丽质,貌若天仙,是上下三村最漂亮的姑娘。再加上她贤惠懂事,非一般女子可比。这天,县官下村办案,一眼就看上了她,要收她做偏房。族长正愁巴结不上县太爷,一看机会来了,就自告奋勇地做起了媒人。凌采莲自然不愿意嫁给一个糟老头子,可在族长软硬兼施之下,凌采莲的父亲只得违心地答应了。尽管凌采莲死活不从,
大家知道清明时节的经典美食有哪些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艾叶(也可以用其他绿色菜叶代替)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馓子方便易作,用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等面条在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