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摩诃简介 南朝第一武将南朝名将萧摩诃 萧摩诃(532年-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养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追随侯安都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巴山太守。此后,萧摩诃跟随吴明彻,屡破北齐军,升任武毅将军、谯州刺史。后来,吴明彻在与北周争夺吕梁的战役中被俘虏,萧摩诃则率兵突围,逃到淮南,回朝任右卫将军。 陈宣帝死后,萧摩诃辅佐陈后主登基,追斩始兴王陈叔陵,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绥建郡公。隋军南征时,陈后主不顾萧摩诃
萧摩诃是怎么死的 萧摩诃为何被杨素俘杀 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养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追随侯安都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巴山太守。此后,萧摩诃跟随吴明彻,屡破北齐军,升任武毅将军、谯州刺史。后来,吴明彻在与北周争夺吕梁的战役中被俘虏,萧摩诃则率兵突围,逃到淮南,回朝任右卫将军。 陈宣帝死后,萧摩诃辅佐陈后主登基,追斩始兴王陈叔陵,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绥建郡公。隋军南征时,陈后主不顾萧摩诃的再三建议,拒不出兵,以致错过战机。陈朝灭亡后,萧摩诃随陈后主降隋,被授予开府仪同三
萧摩诃的父亲是谁 萧摩诃有几个儿子 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养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追随侯安都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巴山太守。此后,萧摩诃跟随吴明彻,屡破北齐军,升任武毅将军、谯州刺史。后来,吴明彻在与北周争夺吕梁的战役中被俘虏,萧摩诃则率兵突围,逃到淮南,回朝任右卫将军。 陈宣帝死后,萧摩诃辅佐陈后主登基,追斩始兴王陈叔陵,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绥建郡公。隋军南征时,陈后主不顾萧摩诃的再三建议,拒不出兵,以致错过战机。陈朝灭亡后,萧摩诃随陈后主降隋,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檀道济的轶事典故 唱筹量沙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刘义隆出师北伐,任命檀道济总都督各路军事,不久宋军战败,粮草吃紧。檀道济军中有个
历史上众多良将忠臣因威望盛高、众人推崇以致帝王猜忌,招来杀身之祸的比比皆是,南朝刘宋大将军檀道济就是命丧于此,一身将相之才,却蒙受不白之冤,可见乱世之中,尽忠报国之心最终只能付之东流,固国之万里长城毁于一旦。 南朝名将檀道济简介 檀道济出身寒微,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在军队中打磨历练,从军二十余载,从底层士兵一路晋升至大将军,在当时重视门阀制度的魏晋时期,可以做到平步青云,可见其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与勇猛自有过人之处。檀道济一生金戈铁马、战绩显赫,将其累积的作战经验撰写成书,总结出三十六计,流
(檀)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南史·檀道济传》 在军事谋略中,善于进军是一种智慧,而善于撤军也是一种智慧,撤退有时候比进攻还要考验人的计谋。因为在退军的过程中,容易遭到追兵的分割截断,各兵种和各单位如何交相掩护,前后有照应,稳妥转移到安全的战略地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唱筹量沙”便是一出精彩的撤退大戏。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当时还是南北朝时期,北边的北魏正在和柔然部落交战,南边的宋文帝刘义龙觉得有机可乘,可以一举出兵收复北边的中原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后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
韦睿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 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 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这时魏将杨灵胤率五万人前来救援。韦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斩俘万余人。 天监五年(506年),解钟离(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之围,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史载韦睿仁民
韦睿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 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 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这时魏将杨灵胤率五万人前来救援。韦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斩俘万余人。 天监五年(506年),解钟离(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之围,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史载韦睿仁民
韦睿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 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 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这时魏将杨灵胤率五万人前来救援。韦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斩俘万余人。 天监五年(506年),解钟离(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之围,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史载韦睿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