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史书记载,天安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承天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其名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被视为皇朝承天命和敬天之首地。清入关之初,对如此直接关系统治者地位的重要城门岂敢“怠慢”,于是清世祖顺治帝于顺治八年(1651年)命重新大规模修建这座城楼,大体上就是现在的样子,易名天安门。 天安门的匾心是由四块100余毫米厚的板拼接而成的,今已断裂。挂匾的左右四个铁环尚在,只是由于年代较久保管不妥,匾面上的地仗已全部脱落,刀痕字迹与木质断裂纹浑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雄伟壮丽,华美绝伦。但是,也由于采用大量木柱支承巨大的屋顶,而周围门、窗既全用木材,一旦着火,特别易造成“火烧连营”之势。其中,雷击是火灾最主要的起因。时人称其为“天火”。屋顶的吻兽是避雷针吗?1406(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这项工程共用了14年,建房屋9999间半。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然而,次年即因雷击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北京的雷电天气,始于惊蛰终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禁地,从明永乐皇帝朱棣到清宣统皇帝溥仪,共有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这里曾经作为24位皇帝的家,古代中国人认定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微垣,天子的住地因而得名紫禁城。 每逢春节、冬至及皇帝生日,或者皇帝登基、大婚,宫室都要在太和殿举办盛大的典礼。而其中最重要的典礼,莫过于登基大典,登基大典标志着旧统治者统治的结束和新统治者接管权力的开始。 那么,第一个在天安门城楼上登基的皇帝是谁呢?登基大典是怎样举行的呢? 在明代皇帝中,明仁宗朱高炽是第一位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登基大典的明朝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除了在天安门举行“金凤颁诏”“金殿传胪”等政治活动外,这里还是皇帝每年祭天祭地、御驾亲征、大将出征等帝王活动的专用通道和重要礼仪之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皇帝郊祭兴师动众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对祭祀活动极为重视,特别是每年的夏至、冬至等节气,都要举行重大的祭祀典礼。皇帝出行非同小可,不仅要沿途戒严,百姓回避,派重兵加强警卫,而且所经之处清水泼街,黄土铺路。届时,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一齐洞开。皇帝出宫时,头戴金冠,身穿龙袍,乘坐御辇,文武百官相从,浩浩荡荡,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主席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那么有人就疑惑了, 天安门这个名称是不是由最初一直沿用到至今的呢?面对这么宏伟的建筑, 天安门的最初设计者又是谁呢? 北京天安门始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