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山东寿光人,汉末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著作有《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 人物简介 徐干(
应玚(177~217) 本 名:应玚别 称:字德琏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汝南南顿主要作品:《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灵河赋》、《征赋》、《撰征赋》主要成就:建安七子(邺中七子)之一 应玚的人物介绍 应玚(177—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
徐干(170~217) 本 名:徐干字 号:字伟长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海郡主要作品:《中论》《答刘桢》《玄猿赋》主要成就:建安七子之一官 职:五官将文学 徐干的人物介绍 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其著作《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 其少年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而徐干却专志于学。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轻官
刘桢(186~217) 中文名:刘桢别 名:刘公干国 籍:东汉民 族:汉族出生地:东平宁阳职 业:文学家、诗人主要成就:建安七子(邺中七子)之一代表作品:《鲁都赋》《黎山阳赋》《遂志赋》《瓜赋》《大署赋》《清虑赋》《公宴诗》 刘桢的人物介绍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