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檀道济的轶事典故 唱筹量沙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刘义隆出师北伐,任命檀道济总都督各路军事,不久宋军战败,粮草吃紧。檀道济军中有个
历史上众多良将忠臣因威望盛高、众人推崇以致帝王猜忌,招来杀身之祸的比比皆是,南朝刘宋大将军檀道济就是命丧于此,一身将相之才,却蒙受不白之冤,可见乱世之中,尽忠报国之心最终只能付之东流,固国之万里长城毁于一旦。 南朝名将檀道济简介 檀道济出身寒微,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在军队中打磨历练,从军二十余载,从底层士兵一路晋升至大将军,在当时重视门阀制度的魏晋时期,可以做到平步青云,可见其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与勇猛自有过人之处。檀道济一生金戈铁马、战绩显赫,将其累积的作战经验撰写成书,总结出三十六计,流
(檀)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南史·檀道济传》 在军事谋略中,善于进军是一种智慧,而善于撤军也是一种智慧,撤退有时候比进攻还要考验人的计谋。因为在退军的过程中,容易遭到追兵的分割截断,各兵种和各单位如何交相掩护,前后有照应,稳妥转移到安全的战略地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唱筹量沙”便是一出精彩的撤退大戏。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当时还是南北朝时期,北边的北魏正在和柔然部落交战,南边的宋文帝刘义龙觉得有机可乘,可以一举出兵收复北边的中原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后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
萧宏(473~526) 本 名:萧宏字 号:字宣达所处时代:南朝梁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兰陵主要成就:官至侍中,封临川王官 职:太尉、骠骑大将军封 爵:临川王谥 号:靖惠追 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 萧宏--南朝时期梁国皇族 萧宏(473~526年5月13日),字宣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武帝六弟,官至侍中、太尉。梁武帝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以为中护军,卫戍京师。天监元年(502),封为临川王,迁扬州刺史。天监四年,奉诏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
何逊(480~519) 中文名:何逊主要成就:诗歌代表作品:《临行与故游夜别》等所属朝代:南朝--萧梁同时期作家:范云、萧绎、阴铿所属流派:魏晋南北朝文学字:仲言 何逊--南朝梁诗人 何逊,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侨居丹徒。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历》。逊八岁能诗,二十岁左右举秀才,同时诗人范云览其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交。诗为沈约所赏。逊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意。天监中,为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随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后还建康(
檀道济(?~436年) 中文名:檀道济 国 籍:刘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逝世日期:公元436年4月9日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大破后秦 根据多年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 代表作品:《三十六计》 名 言: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祖籍:高平金乡(今金乡县卜集乡檀庄) 官 职:征南大将军 封 爵:武陵公 檀道济——南朝宋名将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
姚察(533~606) 本 名:姚察字 号:伯审所处时代:南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主要作品:《汉书训纂》《文集》《说林》《传国玺》《西聘道里记》职 业:史学家 姚察--南朝历史学家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梁朝简文帝即位,对姚察礼遇。起用他为南海王国的左常侍,兼司文侍郎。授予他为南郡王行参军,兼尚书驾部郎。元帝在荆州即位,他父亲与朝臣一律前往中书省听用,元帝授予姚察任原乡县令。当时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王僧孺(465~522) 本 名:王僧孺所处时代:南朝梁出生地:东海主要作品:《逮诣南司辞府笺》主要成就:任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又兼御史中丞职 业:诗人、骈文家 王僧孺--南朝梁诗人、骈文家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魏卫将军王肃八世孙。祖父王准是南朝宋司徒左长史。父亲王延年,家道中落。僧孺五岁时就能读《孝经》,六岁能属文,因家贫,常帮人抄书,所写既毕,内容都背诵无误。南朝齐时担任太学博士,因善辞藻入幕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编撰《四部要略》,与任昉有往来,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
韩兰英(?~?) 中文名:韩兰英别 名:韩蔺英,韩博士国 籍:南朝齐民 族:汉族出生地:江苏苏州职 业:文学家主要成就:献《中兴赋》被赏入宫,齐武帝时为博士,教六宫书学代表作品:《为颜氏作》才 华:工于文词,又善谈笑作品特征:兰英绮密,甚有名篇 韩兰英--南朝齐女作家 韩兰英(约公元460年前后在世),南朝齐代女文学家,与鲍令晖齐名,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月不详。她的传记附在《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中。 她在宋孝武帝在位期间,写了一篇《中兴赋》献给孝武帝,因而获赏识并入宫。孝武帝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