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驾崩,慈禧为什么不选旁人,偏偏选择载湉继位呢?显然,载湉是其亲妹所生之子,与慈禧有血亲关系,是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许多人认为载湉不是她的外甥兼侄儿,而是她的亲生儿子。慈禧择立光绪为帝因此成为了宫廷之谜。 光绪皇帝(1827-1908)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系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之次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他既是同治帝的堂弟又是表弟。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同治帝载淳驾崩,即将失去操纵清王朝权柄的慈禧重施故伎,择立载湉为帝。 清咸丰十一年(1
德和园保存的慈禧肖像(局部),神态安详,显得保养极好 巴黎画廊展出的慈禧肖像(局部),让人感到她强大的意志 荷兰人华士·胡博用他的两幅慈禧油画肖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百年谜题。这两幅画,容貌的细节不同,精神气质更是迥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哪幅画更接近晚年慈禧的真实面貌呢? 如果慈禧知道这位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她还会对他说“Good”吗? 当一位荷兰画家把他绘制的肖像小样交给慈禧审阅的时候,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语评价道——“Good!” 这是1905年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
话说有年冬天,慈禧太后得了厌食症,面对一道道山珍海味,她连筷子也懒得动。 这可急坏了大内总管李莲英,他连夜召集御膳房所有厨师,务必想法把太后老佛爷的食欲勾起,如若不然,就砍了他们的脑袋。 御厨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一边研究菜谱,一边挑灯掌勺,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总算做出了30多道色香味俱全的新菜肴。但李莲英一一品尝之后,只留下了3道菜。 第一道是御膳房首席大厨赵东海做的“百鸟朝凤”,但这百鸟和凤凰并不是平常采用的鹌鹑和乌鸡白风,却足用百里挑一的沙地萝卜精雕而成,入口即化,回味无穷,而且
在我国古代,贵妃皇后为取得皇帝的宠爱,都十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保养,要使自己“面白脱如雪,身光白如素”。所以,许多贵妃、皇后都有各种独特的美容秘方。 杨贵妃的“玉红膏”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如此妩媚动人的名句,是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她姿色超群,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深得唐明皇的喜爱,形容她为“冶其容,敏其词,婉姿万态,以中君意”。她之所以能达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是与她善于美容化妆分不开的。 杨贵妃经常使用的化妆品名叫“玉红膏”,后人又称之
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还是皇后的慈禧与恭亲王联手,发动“辛酉政变”。于是,一生以“凤在上、龙在下”为追求目标的昔日兰贵人果然摇身一变成了垂帘听政的“圣母皇太后”,再一次挑战和颠覆男权社会,开始了一个女人对大清王朝长达47年的统治。咸丰皇帝驾崩后,正值青春岁月的慈禧虽然是寂莫难耐,偶尔暗渡陈仓,弄出一些风流韵事却因为宫中有御医仔细照料,倒也一直没有闹出什么笑话来。直到光绪即位,已到虎狼之年的慈禧大权在握,更加为所欲为,便隔三岔五做些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美
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编者注),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御医们手忙脚乱,开了一剂益气生津之方,想妙手回春:老米一两,人参五分,麦冬五钱,鲜石斛五钱,水煎温服。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后一剂药方,可惜此方可以生津益气,但无法挽救她的老命。一个时辰后,她就命归黄泉。临终前,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慈禧太后晚年的临终遗言,令世人震惊,也给历史留下了一团迷雾。人们一直不明白这样一个成功坐上女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于热河行宫,遗命以六岁的皇长子载淳继位,并派怡亲王载垣等八人,“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不满肃顺等人的跋扈专擅,与顾命大臣为争夺最高统治权发生矛盾。与恭亲王奕訢携手发动了“辛酉政变”,于是“顾命”体制变为“垂帘”体制。那么,究竟谁是这次政变的主谋,是慈禧吗?还是另有其人?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于热河行宫,遗命以六岁的皇长子载淳继位,并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额驸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兵
义和团,是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1898年10月下旬,山东冠县梨园屯拳民起义,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从山东发展到直隶,并于1900年夏进入北京天津。 清末华北地方经济破产,传统社会纲纪解体;在转变的时代,人心不稳,各式秘密团体纷起。教会、教众和洋人、洋货,成为了仇视的对象。 当时社会有许多诋毁西方人的谣言,如说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等等,而一般中国百姓一向迷信这类传
清朝末年历经七十余年风风雨雨,慈禧控制皇权就达四十余年,可见慈禧对于清朝末年影响至深。清朝末年的社会变化、经济发展、民族现状、政府腐败、人民起义、外敌入侵等等不同程度都与慈禧相关,从中慈禧表现出来的政治行为自然而然留下了历史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中,慈禧“垂帘听政”,长期控制皇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那么,慈禧靠什么控制皇权达四十余年?现在依据当时的历史资料,从中发现慈禧是靠“三种秘诀”,活跃在中国最高权利的顶峰,最终历史对她的评价,她不能不是一位“灾难性”历史人物。
公元1908年11月15日,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正三刻,在光绪皇帝归天的次日,清末最高的统治者—慈禧皇太后那拉氏,在操纵了清王朝政权近50年之后,终于“升遐”—死于中南海仪莺殿,时年74岁。两人死亡时间如此相近,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另有内幕?外界对此一直存有疑窦。有一种说法:慈禧自知将死,恐光绪亲政,遂加害光绪。究竟史实如何,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近年,清宫医案研究小组研究了慈禧和光绪的救治医案后,考证光绪死于病,慈禧亦死于病,因而否定了“加害说”。并认为,慈禧之病系慢性腹泻为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