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史官,无不对王莽口诛笔伐,认为他是外戚篡位,是伪君子兼窃国大盗。中国文人要丑化谁,必定从道德、人格方面大做文章,尤其在女色方面,更要死死地揪住小尾巴。若论知识结构,王莽笃信儒家,他做梦都想成为入世君子,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自己的“复古”理想。儒家那些行为规范,事无巨细,婆婆妈妈,王莽一点儿都不介意,力图身体力行,做到极致,正像《论语·雍也》所标榜的那样:“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摸到这个底细,便可断言:尽管王莽权倾一时,他对女色,却比较有分寸。据《汉书》交代:汉哀帝登基之
"以剑遥击"是古代击剑技术领域中一种掷剑攻敌的方法,春秋到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击剑最为盛行的时代,那时候不仅武人侠士们学习击剑,以高超的击剑技术效命于效命于国家和私人,就连文人骚客们也往往好剑,喜欢“论剑”。击剑技术的门类很多,除了人们熟悉的“斩刺技术外”,还有一种专门“以剑遥击而中之”的掷剑技术,犹如后世的飞刀飞剑之类。大致盛行于春秋到两汉之间,三国时犹存,三国以后少见。所谓“以剑遥击而中之”显然就是将剑投掷出去用来进攻对方,掷剑技术很可能是从远古狩猎活动中投标,掷石一类技术
关于《后汉书》的思想价值,清人王鸣盛评曰:“范书贵义德,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褒党锢则推崇李(膺)、杜(密),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应当说,这个评价颇为中肯,然“公卿不见采”改为“公卿少见采”可能更恰当,且褒隐逸、尊独行亦未到极端的程度,只不过和其他正史相比较突出罢了。具体说来,《后汉书》有肯定王权秩序、颂扬忠贞名节等儒家正统思想,亦有褒扬避世隐逸、狂狷放达的道家玄学思想,还有对佛教思想的批判等。 宣扬儒家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