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成为了功臣们逃不过的宿命。 最典型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几位功臣们的悲催下场。比如堪称头功的李光弼,上了战场威震千里,下了战场就被朝中的宦官们治得动弹不得,以至于在平叛战争胜利的前夜,竟被整治得忧郁而死。为平定“安史之乱”家族殉难四十多人的仆固怀恩,结局却比他还惨,竟因忍不了朝中小人的陷害污蔑,一怒就勾结吐蕃回鹘造反,险些闹出覆亡唐朝的大祸。 半生功业分分钟毁干
古代的骟马是什么样子的?李光弼的“母马计”是什么?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到战场马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也知道品种还是挺多的,虽然品种多吧,但是这个战马总有优质的好的,所以最近听人说这个古代的战马有一种叫骟马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骟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何很多人说这样的马比较好有优势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李光弼巧施母马计!】 滚滚历史5000年。烽烟战火金戈铁马。演绎了无数英雄赞歌。谱写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战火画面。无数英雄在马嘶长鸣中崛起。又有无数人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 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则郭子仪更胜一筹。正是因此,二人的人生结局堪称迥异,一个是“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一个则是疑惧重重、最后郁郁而终。 1、中兴名将 郭子仪(697—781),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754),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由于次年安禄山造反,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
李光弼是谁 李光弼父亲李楷洛简介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李光弼墓,在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
李光弼怎么死的 唐朝名将李光弼墓在哪 李光弼(公元708年至764年),唐代柳城(辽宁省凌源县)人,契丹族,唐朝大将。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的酋长,武则天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李光弼严毅有大略,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击多。曾任河西节度副使、朔方节度副使等职。肃宗时拜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进攻河北,收复十余郡,平安禄山叛乱。又在太原击败史思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升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进击安庆绪,被史思明击败,退守河阳(河南孟县西),不久攻克怀州,因功封临淮郡王。后受宦官牵制,在洛阳附近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李光弼墓,在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新唐书》评论,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论战功,李光弼则是唐朝“中兴第一”,“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而李光弼还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 宝应元年(762年)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 广德二年七月,李光弼在徐州病逝,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安史之乱的平定: 乾元元年(758)九月,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安庆绪,包围了邺城。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援,唐军60万众溃于城下。 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阳,与唐军相持年余。上元二年(761)二月,李光弼攻洛阳失败。 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十月,唐借回纥兵收复洛阳,
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是影响中国古代史进程的一次战乱,盛唐由此终结,从此进入藩镇割据的动荡时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而说到平定此次兵乱的功臣,人们首先会想到两个人: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二位的功勋确实不可磨灭,郭子仪也因为重振唐朝江山而德高望重,一直享有很高的待遇和声誉,不过郭子仪这个人有个缺点:不太善于整顿军纪,其部队纪律有点涣散,偶尔会在决定战局的关键时期军容慌乱,其实就具体战术而言,他不如李光弼。李光弼精于用兵,在前线指挥若定,屡次力挫叛兵,尤其
裴行俭(619年~682年) 中文名:裴行俭 籍贯:中国 出生年月:公元619年 去世年月:公元682年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主要成就: 计俘都支,于碎叶城立碑纪功 平定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之乱 代表作品 《选谱》《草字杂体》 官 职 :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封 爵: 闻喜公 追 赠 :幽州都督,扬州都督,太尉 谥 号 :宪 裴行俭——唐高宗时名臣裴仁基之子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臣。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