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在当今各国绝对是件盛典式的事情。除了展示各种武器以显示国力外,各式各样的表演同样也很精彩,譬如印度“叠罗汉式”表演。宋朝是中国历代中出了名的军事软弱,然而在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曾创建一支特殊的军队,他们主要依靠着表演“征服”了对手。网络配图 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离奇死亡,随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匆匆登上了帝位。对于赵匡胤的去世和赵光义的皇位来源成为了历史的疑团,后世有着种种的猜测。 继位后的赵光义雄心勃勃,想着文治和武功都要超过他的哥哥赵匡胤。在他执政的21年里,文化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
据文献和考古发掘,养蚕、缫丝、织帛、刺绣,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蚕、丝、桑、帛的象形文字。西周至春秋战国,王公贵族已讲究穿用精美的丝绸锦绣及棉麻织品。 汉代是我国织染刺绣工艺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已能用各种色线织成内容复杂和多层经线的锦缎。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及人口的迁徙,增加了此项工艺的交流。隋完成了统一大业,社会有了较为安定的环境,织染刺绣从此又获得了大发展的时机。 宋代的丝织、印染工艺,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当时,管理丝织、印染生产的机构相当庞大,分工也
“烛影斧声”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烛影斧声后,宋太宗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弟弟和亲侄子们的? 宋太宗是北宋的第二个皇帝,他继承了哥哥宋太祖的帝位。 伴随着宋太宗继位的是“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成为北宋初期两个宫闱悬案。 “烛影斧声”涉及到宋太祖的死亡。大致经过是,宋太祖生病,临时召见宋太祖,左右伺候的人皆退出屋外。忽然之间,有人看见烛光之下两个身影有所动作,似宋太宗离开座位,又听见太祖大声在说什么。 随后,就传出宋太祖驾崩,宋太宗继位的消息。 时人对于宋太
宋太宗和推背图:北宋开宝九年,赵光义继承了哥哥赵匡胤的帝位,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宋太宗继位后,励精图治,雄心勃勃,不仅大力推进全国的统一,而且施行多种政策稳定民心,北宋王朝出现了盛世景象。 可是,就在宋太宗勤于政事、发愤图强的时候,忽然传扬出一种扰乱民心的说法,许多人都说唐朝的李淳风写了一本书,名叫《推背图》,说这是一本预言朝代兴衰的传世之作,很多人都风传《推背图》里的预言极其准确,更有人说,《推背图》已经预言了,大宋王朝到宋太宗这一朝肯定要灭亡。这本来是一种谣传,非常
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都有,相当于月薪。之所以说“几乎每个皇帝都有”,是因为中间出了个宋仁宗,按照规定仁宗也有1200贯的月薪,但是他发扬风格,自己主动放弃了。 且说没有放弃工资的宋太宗、宋真宗他们,作为皇帝,不方便亲自去填工资单,每月那1200贯历来是由“左藏库”送过去。所以从形式上来说,皇帝的工资是左藏库给发的。 左藏库在隋唐时就有,是太府寺下属机构,太府寺掌管天下财富,左藏库则储存天下财富。宋初不设太府寺,而是沿袭五代,设盐铁、度支、户部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
宋太宗即位之后一心想要建立功业,让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些,不过其兄赵匡胤已经把天下统一的差不多,只剩下北方的北汉了,于是太宗对北汉用兵,那用兵的经过和结果是如何呢? 太宗朝最了不起的功业就是完成了统一。 当然,所谓的统一和现在中国的版图不同。中国的版图从三代以来,就集中在中原和江南地区。五代十国的混乱延续到太宗朝已经只剩下几个国家了。太祖在世时候,已经平定后蜀/南汉、南唐。全国只剩下吴越和北汉两地地没有归并。太宗即位之后,统治泉州、漳州的陈洪进上表归降。之后吴越王也上表归降。 吴越是五代
对于弟弟和侄子,宋太宗都可以痛下杀手,可是对于自己的长子赵元佐是不是也能够下得了手呢?赵元佐又为何会发疯呢? 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赵德崇,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赵元佐禀性聪明机警,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宋真宗时复封其爵位。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天圣五年(1027年),赵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其子赵允升继嗣,追赠河中牧、凤翔牧,追封齐王,谥号恭宪,陪葬永
宋太宗苦心策划的兄终弟及继承制度有何明显漏洞呢?尧舜禹的禅让,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呢?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七年,公元976年驾崩,时年五十。 关于赵匡胤的死,历来说法不一。在《宋史》之中只是简单的写道“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没有任何有关死亡原因的介绍。是病死呢,是被害呢,没有任何铺垫,任何人看了也会倍觉突兀。而在《太祖本纪》最末尾,对于传位则又有一笔,“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
花蕊夫人是宋朝初年最有名的女子,据说宋太祖和宋太宗两兄弟曾经为了这个女人而大打出手,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件事情呢? 本文围绕花蕊夫人,讲三则故事,由三则故事,思考下太祖晚年微妙的兄弟关系。 花蕊夫人本是后蜀国君孟昶的贵妃费氏,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兼具美貌和聪慧的奇女子,有诗形容“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道尽花蕊夫人的绰约风姿。后蜀亡国之际,孟昶投降,花蕊夫人写诗一首,以明其悲: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千百年来,让有识之士唏嘘扼腕。 这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