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过欧阳修的荐举,还曾是上下级,多少总有过从,但整部《临川集》,竟无一字提及包拯。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 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
趣之一,在于总有惊人的相似处,却又于相似里见出各自的情怀。就吃饭而言,史上有三位名人极为相似。一是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王安石慨然应允。席间,朋友们高谈阔论,王安石却只顾埋头吃饭,酒足饭饱回家,只当是平常一餐。第二天,朋友送了很多獐脯肉到王家来。夫人王氏很是奇怪,不知所为何来。朋友笑着说,“不知王大人喜欢吃獐脯肉,早说就多送点来了!” 王氏闻言颇惊,说,“我与相公共同生活数十年,怎不知他爱吃獐脯肉?”朋友闻言亦惊,“若大人不喜欢,昨日席间,如何独食尽一盘?”王氏听罢,忽
北宋庆历七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的偏远小县里(现在的宁波),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
宋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也是一位匆匆过客、转眼即逝。宋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对政治、经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交子的广泛使用,为宋朝工商业的繁荣、经济和文化的超常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动力。经济基础的坚实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带动了宋代文化事业的超常发展,宋代的文学艺术盛况空前,宋词更是独具魅力、独领风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支优秀的文学家队
人的嘴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话不在多而在于精,症结要说到点子上。说不到点子上的话叫废话,再多也没用,那叫话唠;说到点子上的话,就可能会出言如山,一语中的,一句顶一万句。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办案的一帮仕宦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杀照样不杀,神宗一时举棋不定。症结时刻,资深元老王安石上书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据说,苏轼最后能保住脑袋就取决于王安石这一句话。须知,他们二人是政敌,若换他人,朝廷杀了我的政敌,正中下怀,我不落井下石,也就不错了,何苦替他出头,为他求情?可王
自从范仲淹死后得到谥号“文正”,之后宋朝官员以谥号“文正”为人臣的最高荣誉。每次看到宋代官制总是一个头两个大。元丰改制以前,一般官吏多有三个头衔,即官、职和差遣。例如真宗朝寇准曾为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判吏部东铨。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判吏部东铨是差遣,才是实际职责。号称“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沈括曾经参与针对苏轼的挖坑行动(乌台诗案),差点让苏大学士扑街(沈括属于新党)。之后又因为在永乐城战役中惨败,负领导责任,被贬官,政治生涯完结。不过对于后人来说,这次贬官实在是贬的好,之后创作出了《梦溪笔
写评论重在立意,而立意又重在有新意,否则人云亦云,讲一些谁都知道的观点和理论,当然就失去了评论的意义。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评论方面,就很善于突破陈规,立意高远,从而写出观点新颖,同时又立得住脚的奇文。篇幅不到一百字的《读孟尝君传》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孟尝君善于结交豪杰,广纳贤才,例如,他对于冯谖,可谓一忍再忍,不管冯谖做得如何过分,孟尝君都以容忍的姿态对待。孟尝君的宽厚也赢得了贤才的忠诚,因此冯谖让他一次次逢凶化吉,总是获得重用,最终有了安全的归宿。 最传奇的例子是孟尝君被困在
宋代是中国古代一个国力和军事力量积弱的朝代,但这种极弱要分两个方面来说:国家虽军事力量的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所谓的“盛世”,甚至有过之。 官民比例是较为直接衡量国家、民众财政负担和民众收入公平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值得一探。 所谓的“官”,也就是俗话说的吃皇粮的和吃财政饭的。宋代是有名的冗官泛滥的朝代,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的人口大约为3000万,官员为2万多人,官民比例大抵为1:1500。 王安石变法之后,比例更低,这个比例大大高于明清时期,但与当今中国的官民比例高
风流才子,才子风流,古代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大才子,除了才名远扬之外,同时相伴的还有许多风流韵事。才子风流,好似已经成为了定式,凡是有那么一点学名的人,大多都有一段风流艳事相伴。不管这事情是真是假,但是却总是有的。 最显著的便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在后世人们心中是一个典型的风流才子的形象。据说他一生有八个老婆,并且还时常出入青楼,与名妓交往甚密。然而后世已经有人证明,唐伯虎有八个妻子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唐伯虎本人也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花心风流。 再来说大文豪欧阳修,这样一位
核心提示:为什么靖康之难这么重大的一个历史教训,到我们的时代突然变得这么混乱,会有这么多人对这么严肃的一个问题信口雌黄?事实上,南宋以后人们对靖康之难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且基本认定其祸首就是——王安石。网络配图 本文摘自《铁血强宋》 作者:黄如一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靖康之难,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速跌落至谷底。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靖康之难到底是谁造成的祸害,这个话题在南宋以后一直都很热门。 汉式帝国结构发展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