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是幸运的,即名为“福临”,而果然福临。他父亲之死是非常突然地,突然到来不及确立传位的子嗣,这也是小福临的第一件“幸事”——他拥有了争夺皇位的资格。要知道,福临年纪幼小,且并非是嫡长子,所以如果皇太极早早的定下传位者,他可以说没有任何的胜算。当然,就算此时也不容乐观,他的竞争对手太强,而当时的他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而已。 那个时候最有希望坐上皇位的是他的大哥——豪格。此人英勇善战,早年就跟随父亲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的战功,身后还拥有一批拥护自己的大臣,按理说登上皇位就是板上钉钉的
关于顺治皇帝临终传位问题,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质疑,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康熙帝玄烨在顺治生前并不受宠。而最让人信服的无非就是玄烨曾经出过天花,而得以继承皇位。 然而分析顺治和孝庄太后的母子关系却不难发现,这对母子在感情上不甚和睦,顺治处处受到母后孝庄的牵制,作为20多岁的皇帝,天生叛逆也情有可原。关于顺治帝嗣君的选定,魏特在《汤若望传》中披露一些内幕。 书中称道:顺治帝在病重期间,没有立诏传位皇子,而是想从他的兄弟中选择一位继承。皇帝询问汤若望等人的意见,汤若望完全站在了孝庄太后的一边,支持皇
满族从关外入主中原,在许多方面保留了少数民族的习俗,在婚姻方面更是如此,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姑侄同侍一夫,在汉族儒家伦理纲常看来这属于“乱伦”。 按照满洲皇族的婚配习俗,丈夫死后,允许妻子转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转嫁儿子或是侄辈。这种原始的婚俗,把女人当做一种财富和交配工具。努尔哈赤死前曾叮嘱:“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努尔哈赤所说的“收养”,是指自己死后将嫡妻归儿子代善所有。 皇太极时代,贝勒莽古尔泰死后,他的众多妻子分别分给了侄子豪格和岳托;努尔哈赤第十子贝勒德格
自古以来“王天下者食天下”,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如此,清代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尽管在刚入关的时候还保留着满族的饮食习惯,但很快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原美食文化所淹没。 自顺治帝入关以后,宫廷饮食开始慢慢汉化,到了乾隆时期,国内局势日趋稳定,经济也空前繁荣,宫廷饮食也随之进入了黄金时代。皇帝的饮食早已不是当初仅仅以肉食为主的习惯了,清宫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食材贡品,开始有选择的加以食用。 宫廷饮食不仅在原料上打破了关东货一统江山的局面,在饮食结构上和烹饪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就饮食结构来说,北京
但凡对清史感兴趣的人,大概没几个不晓得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传奇。这段宫殿里演绎出来的真爱,令人无限神往也唏嘘不已。尤其顺治帝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甚至在董鄂妃病逝之后竟弃社稷安危于不顾而毅然出家的举动,更使那些奢望爱情能天长地久的女子艳羡。估计还有很多女孩子在想,若有一个男人这样对她,即便死也值得。 董妃《清史稿》里称其为栋鄂氏或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妃的来历似乎有些曲折,她的身份不过是后宫的一个美妃。董鄂妃原是一位满洲贵族的妻子,顺治在十九岁时与董鄂妃初次相识。当时由于满州的传
顺治时期的辫子样式,有个专门的叫法:“金钱鼠尾”,“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也有人说,留的辫子细长,要能从铜钱孔中穿出,所以才那么叫。总之就是脑门心留一小撮头发,然后梳一条小辫儿。 中国汉族成年男人自古以来都是束发的(这个古指的是周朝以后,从出土发掘的商朝玉俑看,商朝男人也是辫发的),束发,不仅是成年的标志,也是华夏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头留辫,成为一个时代最突出的历史影像,所以,我们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视剧都称作“辫子戏”。但是,那些影视剧里,清朝男人虽然留辫子
事情是这样的:顺治皇帝有一个爱妃,叫硕贵妃,年轻貌美、如花似玉。可顺治皇帝不珍惜,好几个月不宠幸她,她耐不住深闺的寂寞,竟与阉割未净的太监偷情,并怀上了身孕。本来宫中太监为阉人,没有生 殖器,少数人没阉净,可能会有性的冲动,但不能成事实。可仁和宫却有一个太监,不仅没阉净,性的功能还很齐全,应该说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他还能让女人怀上身孕! 有一天,硕贵妃百无聊赖,便让宫女为她捶捶背、捏捏腿,而这时宫女全有事出去了,宫中只有一名叫王仁的小太监。这个王仁生得白白净净的,可以说是一表人才。王仁就代
清崇德8年8月26日,即公元1643年10月8日,皇太极俊美的九皇子福临跨过永福宫高高的门槛,从里面快步走了出来,直奔笃恭殿。他有一张鲜红的小脸,眉清目秀,鼻直口方,眼睛坚定地向前看,大踏步地走在皇宫的御路上。沈阳的天气已有些冷了,福临的侍卫安崇阿跑上前给他披上貂裘。福临看了看左右的人们,脱掉了貂裘,他说:“你们不冷,我也不冷。” 龙辇来了,他宾至如归地坐了上去,他的乳母瓜尔佳氏要上辇扶他,他说:“这个龙辇你是不能坐的。”乳母退下。 龙辇刚走了几步,这时从东掖门走出诸王、贝勒文武群臣,多
公元1661年的大年初六,紫金城里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满清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年仅二十四岁的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死了。关于他的死,史书上只有一句话: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但民间却传说顺治皇帝并没有死,而是放弃皇位,出家做了和尚。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史书记载,顺治十四年,福临开始接触和尚,成为佛教信徒。 次年九月,遣使赴江南湖州报恩寺召名僧来京。 顺治十六年二月,江南湖州报恩寺名僧玉林琇入京面见福临。福临封他为“大觉禅师”,自称
清朝的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面对声势浩大的汉人反清热潮,顺治对满清统治中原一点底都没有。他曾经暗示满臣,如果在中原站不住脚,还回到盛京去。正因为顺治对大清统治忧心忡忡,所以每遇高人便问大清国运,想知道大清何时灭亡。结果,一个大喇嘛说了两句话,后来全部应验了。 《清稗类钞》是清代掌故遗闻汇编,文章集于清人、近人文集、笔记、札记、报章等,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在这套书中,记述了顺治帝问大清国运之事。 满清定都北京后,一个大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