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吴王僚就是吴国的君主,在吴王僚死后,吴王阖闾继位成为新一任的吴国国君。在古代王位的传承都是世袭制的,也就是同门之中相互传承,不过最常见的都是父子相传,那么吴王僚和吴王阖闾是父子关系吗? 吴王僚和吴王阖闾什么关系? 要理清吴王僚和吴王阖闾的关系那就要从吴王寿梦那一代说起,吴王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四子季札。而吴王阖闾的父亲是寿梦的长子诸樊,吴王僚的父亲则是余眛。所以吴王僚和吴王阖闾就是堂兄弟的关系。 本来按照王位传承制度都是立长子或嫡子,然后
古时帝王,最讲究的就是吃,山珍海味,钟鸣鼎食,极尽铺排之能事,自不必说。这里说的,是他们怪异的重口味。春秋之际,齐桓公就想模仿商汤故事,称王称霸。当然,形式上也讲究,必须得找个好厨子。这个厨子叫易牙,见了国君也是一通吹牛。齐桓公想难难他,说:你先给咱做点好吃的,至于吃什么呢?我啥都吃过,就是没吃过婴儿。 易牙也真狠心,回家就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献给国君。齐桓公竟然没觉得这人变态,倒觉得他忠心,便一心把他往伊尹
阖闾 (?-前496),春秋末期吴国国君,著名军事家,春秋时期最强盛的霸主之一。他于公元前506年率领3万吴军大败几十万楚军,攻入楚国都城,致使楚国自此一蹶不振。那么,就是这样一位战争狂人,又为何会死于征战之中的呢? 吴王阖闾九年(前504年),阖闾听从伍子胥和孙武意见,发兵攻打楚国。楚国得知情报后,急忙发兵进行抵抗,两军夹汉水列阵。吴王弟夫概带领他部下五千人从正面突袭楚军,楚军大败。楚昭王乱了头脑,一路就逃回到了都城——郢。 于是,阖闾也带兵一路追击攻打到了郢,一连五战,楚军皆败。楚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越国先是被吴国灭掉,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俘虏,卧薪尝胆,发誓要复国报仇。 后来,勾践重回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实力大涨,然后,勾践就准备与吴国开战。而勾践手下这支敢死队的故事,还是在越国没灭亡之前,越国第一次灭吴之时。 当时与勾践对阵的是吴王阖闾。当时的实力,估计还是吴国略强。于是,勾践用了一招让敌人大跌眼镜。 他派了一支敢死队,排成三行,走到敌人阵前,相继抹了脖子,自杀了。 吴军被这种场面吓坏了。这越军唱的是哪一出戏?瞬间目瞪口呆。 可就
中国有句古语“棍棒底下出孝子”,说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敢于惩罚孩子以后才会成才,相反,过度溺爱将会酿成大错,这种例子很多,今天说的也是这么一个事儿。吴王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是一个军事奇才,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在位期间曾带兵打到楚国的都城,将楚昭王赶出楚国,在他的领导下,楚国越来越大,阖闾的死也很奇葩,是被越国士兵砍掉了脚趾头感染而死的,也因此他儿子夫差才想灭了楚国。 阖闾有一个女儿叫胜玉,胜玉人如其名,不仅漂亮,也很坚硬、易碎,阖闾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为夺王位
吴王阖闾[hé lǘ](?―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公元前4
吴王阖闾最后怎么死的?阖闾墓在哪 春秋战国时期先人的名字都那么随意而有诗意,不似今天我们这样实际而平庸。比如阖闾,阖闾二字是两扇门——阖是闭着,《易经》中说,一阖一辟为之变,辟也就是开;而闾是通向里巷,也就是通向邻里、市井。前者是藏,后者不仅是开,而且是聚拢。 阖闾用伍子胥献给他的刺客杀吴王僚,这刺客叫专诸,他将鱼肠之剑藏在蒸好的鱼肚中实施了暗杀与改朝换代。阖闾共得到越国献他的宝剑三把:鱼肠剑逆理不顺,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所以用来杀了前吴王。磐郢剑是不法之物,对主人不亲,所以被他女儿用以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一说五大刺客)之一,鱼肠剑出于专诸刺王僚”。 伍员举荐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
孙子兵法36计 兵法三十六计也就是《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总共十三篇,五千多个字,主要讲述的是行军打仗的谋略。它里面的论述非常精深。兵法三十六计也就是《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总共十三篇,五千多个字,主要讲述的是行军打仗的谋略。它里面的论述非常精深,内容也十分广泛,后世无人能够超越。《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瑰宝,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者孙武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书中,孙子认为,战争的胜利并不取决于当时人们信奉
顾炎武(1613~1682) 本名:顾炎武别称: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亭林先生字号:字忠清、宁人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主要作品:《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主要成就:开清代朴学风气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