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已晚清。 如果不是曾国藩回乡组织湘军拼死镇压太平军,不是他开启引进西方“坚船利炮”的洋务运动,晚清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清王朝可能更早就寿终正寝了。然而,尽管曾国藩对清王朝忠心耿耿,效尽犬马之劳以保其江山社稷,但与机要幕客赵烈文的一次小小论辩,看得出他开始忧虑清王朝究竟还能支撑多久、其寿命到底还有多长。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记了他与曾的这次谈话及此后曾国藩对清王朝命运的思索。 只要没有紧急繁忙的军政事务,曾国藩晚上往往喜欢与幕客聊
趣之一,在于总有惊人的相似处,却又于相似里见出各自的情怀。就吃饭而言,史上有三位名人极为相似。一是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王安石慨然应允。席间,朋友们高谈阔论,王安石却只顾埋头吃饭,酒足饭饱回家,只当是平常一餐。第二天,朋友送了很多獐脯肉到王家来。夫人王氏很是奇怪,不知所为何来。朋友笑着说,“不知王大人喜欢吃獐脯肉,早说就多送点来了!” 王氏闻言颇惊,说,“我与相公共同生活数十年,怎不知他爱吃獐脯肉?”朋友闻言亦惊,“若大人不喜欢,昨日席间,如何独食尽一盘?”王氏听罢,忽
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的朋友陈源衮新纳了小妾,人称貌若桃花。曾国藩心中艳羡不已,便登门一睹芳颜。到朋友家后,曾国藩先聊了点学问,接着就夸朋友艳福不浅。这还不算,曾国藩还要一睹芳颜,朋友心中万般不愿,但耐不住曾国藩强说,便将小妾喊了出来。曾国藩见了大赞其美貌,还说了些挑逗的话,令人很难堪。回家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猥亵大不敬。”后来,曾国藩又和其他朋友聊起调戏之事,因此和陈源衮闹翻。他又在日记当中写到:“真禽兽矣。”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5年5月14日T4版,作者:唐浩明,原
1811年11月,曾国藩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府一个小地主家庭。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除此,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28岁那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到京城礼部做了一位小小的职员。在此期间,他投靠了一位亲王。亲王向咸丰皇帝举荐,咸丰皇帝便派他回湖南老家组织湘军,用来对抗太平天国。 曾国藩利用皇帝给他的军饷,很快在湘乡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军队。不过,自军队组建之日起,曾国藩就养成了一种写家书的习惯。无论工作多么忙,战争多么惨苦,环境多么恶劣,他都勤笔不辍,一天也不间断。有一次,他的军队就扎住
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一年净收入可达五千四百两,带兵十二年,合法工资收入可达六万四千八百两。何况他又拥有绝对的财政权。湘军军费的发放,全靠他一支笔。从咸丰三年创建湘军到同治七年战事基本结束,曾国藩先后支出军费三千五百万两左右,由于没有正规的财政制度,曾国藩完全可以上下其手,大笔纳入自己的腰包。如果曾国藩稍有贪念,则十多年军旅生涯,积累百万资财实在是太轻松的事。 但曾国藩却没有因此而发财致富。虽然可以支配的金钱如沙如海,他寄回家里的钱,却比以前当京官时还要少了。从军之后,他每年寄回家中
核心提示:有人认为:曾国藩与左宗棠闹别扭是暗中默契唱双簧,左宗棠以塞防为急,李鸿章以海防为先,两人意见不合,势同水火,也是故伎重施。汉族重臣功高震主,要免遭满清皇室的猜忌,就必须将屡试不爽的障眼法用好用足。 曾国藩与左宗棠闹别扭 曾国藩是文质彬彬的理学家,城府很深,克己复礼的功夫堪称一流;左宗棠是武健书生,有霸才而行王道,率性豪宕,不会作假,也不愿作假,高兴活出自己的天然本色。这两人一寒一热,一卑一亢,一个“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一个“锋颖凛凛向敌矣”,两种类型截然相反
1851年的曾国藩,有点烦,倒不是因为洪秀全,当时老曾还没有想到自己将来是全哥的劲敌,最让他烦的是身体和家事。 在这一年里,老曾的牛皮癣发作得厉害,寝食不安。不过,更让他不安的是,老家湘乡在这一年的乡试中,吃了个大鸭蛋,自己的四个弟弟也成了“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而且有个弟弟曾国华还牢骚满腹,该怎么去安慰呢?此外,老家的财政亏空,号召乡绅们去填空,这是关系到钱袋子的事,又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继续读曾国藩家书,看看他是如何度过这不省心的一年的。 弟弟考举人全军覆没: 曾国
除了进士,左宗棠还喜欢骂曾国藩。国藩生前,已知宗棠“朝夕诟詈鄙人”,然而自觉“拙于口而钝于辩”,即欲回骂,“终亦处于不胜之势”,只能“以不诟不詈不见不闻不生不灭之法处之”,求个清静。国藩逝世,宗棠撰联表彰,虽谓“自愧不如元辅”,实则不能忘情,没过多久又接着骂了。 宗棠骂国藩,不择时,亦不择地。 有时在家里骂。一日,被家庭教师范赓听到。这位老师性情诚挚,语言质直,听到东家骂得太不堪,实在忍不住了,站起身,严肃地说,您与曾公之间的矛盾,谁对谁错,鄙人不敢评论,但是说他“挟私”,这话我
导语: 曾国藩有一句话,“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他这种和光同尘、遵循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官场的冲突,有利于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办一些大的事情。 130岁以前基本是个平庸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办过很多大事,而且手段都非常高明、精明。但其实曾国藩的智商并不是特别高,从家庭遗传的角度来看,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读书的时候脑子就很笨,从十几岁开始考秀才,一直考到43岁,前后足足考了17次,最后头发已经花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个具体典型,观察一下清代地方官员的经济生活状态,观察一下清代官场的潜规则是具体如何运转。 两江总督收入丰厚,曾国藩一家却生活简朴 咸丰十年(1860)四月,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两江包括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总督主掌军政民政,统辖三个省的一切文武官员。而就太平天国时期的形势而言,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