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作官就成了读书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归宿,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入朝理政,参与政权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知识优势,不断获取权力,晋升职务,有的甚至爬到了最高位。另有一些人却相反,虽然有抱负,有思想,也能勤奋工作,但始终得不到重用,有时甚至还会受到伤害。这样的例子很多,董仲舒也许更为典型。 据《资治通鉴》载,董仲舒于公元前179年生于广川(今河北枣强县),青少年时期潜心学习《春秋》,担任博士时默默无闻,武帝时期露了一回脸,发表了“天人三策”等理论成果,提出了
汉武帝乃一代雄主,向来处理朝政都是大刀阔斧,心狠手辣,就是对太子、孙子、女儿,皇后也不手软,但是,他对奶妈却不忍法 恃宠而骄的奶妈 皇帝与奶妈之间的感情联系是难以割断的,奶妈的影响力在这种乳子顾念恩情的气氛中发展,成为攀龙附凤者的重要渠道。皇帝奶妈恃宠而骄,为所欲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做出非法越轨之事,历代也不乏其例。 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刘彻的奶妈,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经常蛊惑汉武帝,深得刘彻的欢心,封其为大“大乳母”,隔三差五地赐帛奉食,甚至奶妈偶然与皇帝聊天说:“某地有好田地。”皇
对汉武帝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对他有褒有贬。贬谪他的是,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他的所作所为与秦始皇差不多。褒扬他的是,秦这样做就灭亡了,而汉不但没有灭亡,反而兴旺起来了。这是因为他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小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所以能避免走秦亡的道路。而在这些顾托得人的托孤大臣中,有一个托孤大臣就是原来的匈奴王子金日磾。 金日磾,字翁叔,原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天
秦始皇、汉武帝对长生不死都很向往,都为此付出代价。而比秦始皇幸运的是,汉武帝最后终于清醒了,他冷静地说:长生不死是不可能了,注意保健,让身体健康,活得长寿一点,倒是可行。 汉武帝的清醒不光是他自己上当次数太多的后果,同时也是聪明人一次次提醒他的后果,东方朔就是其中一个提醒他的人。据《艺文类聚》第八十一卷记载,汉武帝四处求长生不死药,东方朔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说:皇上求来的药,都是民间的药,档次不够,得求天上的才有效。汉武帝问:怎么才能上天取药呢?东方朔开始忽悠:臣能上天。又
有一幕情景,我印象深刻。那是公孙贺被武帝拜为丞相时,但公孙贺不接印绶,反而在那里一边磕头一边痛哭。他说:“我本来是边地身份卑微的人,靠着鞍马骑射的才能为官,本领不能胜任宰相。”武帝和他身边的人看到公孙贺那么悲伤的样子,也感动得流泪了;武帝说:“扶起丞相。”公孙贺还是不肯起来。武帝生气了,站起来要拂袖而去,他才不得不接受丞相一职了。出来的时候,公孙贺身边的人问他缘故,他说:“皇帝贤明,我的本事不够,恐怕要负担的责任太重,会遭横祸啊。” 有多危险呢?因为公孙贺知道,在武帝一朝,从公
自荐一直是古人成功的捷径,很多人通过毛遂自荐获得了成功,最典型的就是毛遂自荐的毛遂了,这也就证明了想要成功除了把握住机会外,还要主动的去争取机会,毕竟机会不是白白放在你的面前等你去拿的,你的像遇到心仪的人一样,得大胆追求和表白。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毛遂自荐的人,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自荐,他的自荐信里面到底都写了什么,而最后他又有什么样的结果。 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为了彰显他的仁主气质,就表现出了饥渴难耐的架势,他的饥渴表现在对有才学的人拉拢上。汉武帝很有效仿抄袭古人的意思,其实在公元前
在访仙觅药的道路上,汉武帝步了秦始皇的后尘,虽屡次受骗,一再失望,但他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大有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之势。 元鼎四年(前113年)二月,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举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栾大,是一名方士。栾大个子高挑,颜值很高,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什么事在他口中都是小菜一碟,而且抡起舌头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汉武帝一望、二听、三观察,觉得栾大不像是个奸诈之徒,对他印象很好。栾大一看汉武帝对他很中意,于是对汉武帝说:“小人经常到海上,去会见安期生、羡门这些得道的仙人,但是他们嫌我地位低贱,
稍微熟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陈阿娇乃是刘彻姑姑馆陶公主的女儿,按辈分算起来,陈阿娇是刘彻的表姐。据说,因为馆陶公主的权势地位以及她对刘彻的帮助,再加上陈阿娇生得格外娇美,刘彻倒也十分宠爱她,甚至还专门用黄金打造了一座宫殿给她居住,这就是著名的“金屋藏娇”。但貌美的陈阿娇有个缺点,就是占有欲及嫉妒心都特别强,所以,刘彻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妃子,专宠陈阿娇一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奴婢出身的卫子夫究竟如何成功做了皇后的呢? 其实,各个朝代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大臣或与皇帝亲近之人会向
在访仙觅药的道路上,汉武帝步了秦始皇的后尘,虽屡次受骗,一再失望,但他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大有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之势。 元鼎四年(前113年)二月,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举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栾大,是一名方士。栾大个子高挑,颜值很高,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什么事在他口中都是小菜一碟,而且抡起舌头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汉武帝一望、二听、三观察,觉得栾大不像是个奸诈之徒,对他印象很好。栾大一看汉武帝对他很中意,于是对汉武帝说:“小人经常到海上,去会见安期生、羡门这些得道的仙人,但是他们嫌我地位低贱,
汉朝时,有个知识青年名叫主父偃。主父偃是当时的齐国人,混的是齐国的文化圈。可是,他却相当不受齐国的知识青年待见。为何?因为主父偃是个知识叛徒。刚开始,他学习的是纵横术。眼看着天下太平,纵横术没有用武之地,他才改换门庭,学习了儒术。儒术是当时的名门正派,面对主父偃这个半路出家的投机者,齐国的儒生们从来不拿正眼瞧他,而且还常常奚落他。主父偃发现在齐国没有机会,就离开齐国,到了燕国。可是,燕国人同样不鸟他。没办法,主父偃只好又到了赵国。结果呢,涛声依旧,赵国还不如燕国呢。一路漂泊的落魄青年主父偃,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