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生死之交,都是形容两个人深厚的友谊。廉颇和蔺相如的友谊跟别人还有点不一样,廉颇赵国的武将而蔺相如是赵国的文臣,一文一武,本来都是为国效力的,但是二人最开始的关系却不是很好。 蔺相如出身贫寒,当初只是缪贤的门下的区区一名门客。在缪贤的举荐后,蔺相如才正式出现在春秋的大舞台上。而且蔺相如一上任,就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之后,成功将赵国的和氏璧送回赵国,他凭借他的机智,欺骗了秦王,但是却成功完成了任务。很多人瞧不起,蔺相如用欺诈的手段,骗取了秦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网络配图 蔺相如是长平之战的罪魁祸首? 2000多年来,我们中国人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蔺相如推崇备至,几乎成为正义的化身,是爱国英雄的榜样,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不过在本居士看来蔺相如其实就是一个欺名盗世、祸国殃民的跳梁小丑而已。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绝对不是在帮助赵国,而是一步一步将赵国拉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长平之战”。第一就是所谓的“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了一块破石头和氏璧不惜代替赵国
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从他一生经历的三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而这三件事情就是闻名古今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分别体现了蔺相如不同的品德和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三个故事来了解一下赵国大夫蔺相如。 蔺相如完璧归赵图片 蔺相如的资料 在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蔺相如的出生时间与去世时间,只知道他是赵国人,在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做门客,后来被缪贤举荐给赵惠文王,担任出使秦国的使者,并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因此而得到赵王的赏识并被重用。 蔺相如一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帮助赵王脱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
京剧中有一个著名的传统剧目《将相和》,这里的“将”就是廉颇,这里的“相”自然就是蔺相如了,于是,许多人就以为历史上蔺相如的官职就是宰相。其实,蔺相如从来就没有做过相。 战国时代,赵国最高的官职称为“相邦”,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改“邦”为“国”,从此“相邦”称为“相国”,简称为“相”。《荀子·王霸》中说,相国是“百官之长”。在当时,相是整个官僚机构的首脑,是国王的辅弼,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蔺相如原来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出身低微。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
不论是肩负使命,到秦国去送玉,勇于与秦王相抗衡,最后完璧归赵,还是在处理廉颇对自己的侮辱、挑衅的时候,蔺相如的应对的方式方法都充分表明了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像他这样不畏强权、懂得退让的蔺相如是怎么死的呢。 蔺相如的生平事迹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著名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仅在当时使他闻名于世,在现在也同样如此。在古代蔺相如就像一匹好马,需要伯乐发现,缪贤就是他的伯乐,蔺相如这块宝石在他的推举下开始在中国的历史上闪闪发光。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人人皆知,在这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蔺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第二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 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惠文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惠文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