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帝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中尤以音乐舞美和梨园戏曲响誉天下,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国家戏剧院和中央歌舞剧团,唐朝时的帝王们大多具有比较发达的艺术细胞,比如太宗李世民、大周女皇武则天,而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当数明皇李隆基(庙号玄宗,谥明皇),这位文艺青年不仅终老都是歌舞发烧友,还是梨园票友,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政务工作日理万机的情况下,隆哥们儿还亲自谱曲作词,并毫不谦逊的兼任中央歌舞剧团团长和国家大剧院院长。在他的示范效应下,大唐帝国一片莺歌燕舞,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
古人有避讳的习俗,即不能直呼帝王、尊长以及圣人的名讳,在写文章或是写书时,遇到有与上述人物名讳相同的字,要改用其他字或其他方法代替。这种习俗起源很早,据《公羊传》记载,孔子作《春秋》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后来,这种习俗经过长时间的应用,不仅需要避讳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且不少朝代的皇帝还规定了避讳的范围和方法,让人们必须遵照使用,否则就会被治罪甚至杀头,由此,避讳变成了一种法律,让人不得不极为重视。 如秦始皇名嬴政,将“正月”改叫“端月”;东汉光武帝名刘秀,“秀才
本文摘自《历史罪: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罗杰著,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天宝十四载对于唐玄宗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众所周知的“安史之乱”爆发。时隔一年的6月,安禄山攻破潼关。6月13日黎明时分,仓皇的唐玄宗李隆基率领家属、亲信——杨贵妃姐妹、皇子、妃子、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人逃出长安。人名很多吧,其实没多少人,除了这几个,就剩下一小撮宦官。保护他们的禁军队伍总共也就3000人。 逃亡队伍从延秋门出宫,沿途经过县城没东西吃,因为县令也跑了。到了中午,唐玄宗还没吃
历史上最厉害的动物 (1)晋国白目狗 春秋时期,晋灵公亲政以后,根本不理政事,整天就只知道吃喝嫖赌,但这没钱怎么办呢?好办!向百姓要!土地、房屋什么都来点,无聊怎么办?灵公还有一个嗜好,就是爬上高台用弹弓射行人,看他们躲来躲去的样子!不就是无聊男子嘛。 老臣赵盾看不下去进行了多次劝谏;赵盾在当时也颇有势力,晋灵公也要忌他三分,第一次先派人刺杀失败,第二次只好请赵盾喝酒,事前埋伏下武士,打算伺机杀掉赵盾,谁知被人发现,人还没出来,晋灵公就先把狗给找来,说声“关门!放狗!”。门没关好,这赵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唐玄宗正是由俭入奢而导致失败。他在登基初年,看到当时的风俗奢靡,曾下令销毁宫中的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将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可是到了晚年却穷奢极欲,任人唯亲,使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 司马光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始,鲜克有终,可不慎哉!”唐玄宗有始无终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它提醒每个有志于成大事的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用好人,用准人,使自己立于不败
生在古代的女子,尤其是宫女和未能受皇帝宠幸的女子,在难耐的孤独寂寞之中,有时候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只能找太监帮忙,这其实也是对古代女性朋友们身心的摧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上阳白发人,对宫女闭锁深宫、青春流逝的怨恨与无奈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一位宫女十六岁入宫,正是“脸似芙蓉胸似玉”的年华,然而年至六十仍独宿空房,人老珠黄,“少苦老苦两如何?”如明杂剧长生殿中有描写宫女与太监偷看唐玄宗与杨贵妃同浴的“窥浴”一出戏。两名宫女偷看唐玄宗与杨贵妃脱衣共浴时,一名太监上前调笑道:“两位姐姐看得高兴啊,也让
唐朝前期,有一种起源于西域的疯狂游戏渐渐流行开来,那就是泼寒胡戏。 泼寒胡戏最初是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寒冬腊月,戏者头载面具,赤身裸体,击鼓歌唱,互相追逐泼水,为乞寒之戏,据说可以消灾祛病。 泼寒胡戏的另一个名称是“苏莫遮”。苏莫遮是西域妇人戴的一种帽子,羊皮制成,外面涂油。 《文献通考》中对泼寒胡戏讲得最为详尽,还列举出戏乐时所使用的各种乐器: ……本西国外蕃唐国之乐,其乐器有大鼓、小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其乐大抵以十一月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 泼寒胡戏传
近日,女子在广东公园内放生毒蛇一事引起大众的关注。虽然这种做法颇欠考虑,但放生这一习俗却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在华夏大地上存在了。 《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有好生之德。西汉时期在正月初一有放生鸟的习俗,传说这是因为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躲避项羽的追捕而藏到一个井中,藏好后有几只鸟飞到井边栖息。追兵看到井边有鸟就不怀疑刘邦藏在里面。刘邦躲过此难,就规定每年的正月初一放生鸟类,以示不忘救命之恩。 佛教传入
九黑山前摆战场,牧童识得旧刀枪。白发渔樵诸事懒,闲散,坐谈古今论兴亡。有夏商周秦连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趣,不摇纨扇自然凉。台湾历史学家柏杨先生在总结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得失兴废以后,曾提出了一个“瓶颈”理论。他认为,就每个封建王朝来说,其开国君主故去后的三四十年乃是维持其正常统治的非常时期。有许多短命王朝之所以短命,其原因就在于其第二任皇帝或第三任君主的选非其人上。这段时期恰如一个细颈大肚的瓶子中的颈部,过了颈部,就可以进一步施展国力了。 由李渊肇基,李世民实际创立的大唐
江采萍出生在一个医道世家,家中殷实富裕,父亲江仲逊,还曾有过功名,在当地算得上是书香门第。江采萍从小就很聪明伶俐,开明的父亲也亲自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 江采萍不到九岁,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并对父亲说过,自己虽然是女子之身,却一定要以周文王的后妃为榜样。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擅长吟诗作赋,并以晋朝的才女谢道韫为榜样。江采萍还精通琴棋书画等各种技艺,到她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出落得丰神楚楚,再加上平日里喜好淡妆雅服,又在父亲的教导之下,饱读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