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光绪皇帝的老师,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一甲一名,也就是常说的状元,当时才26岁,可谓少年得志,然而,翁老师当年逐鹿科举考场,却也有些狗血的故事。 当翁老师还是翁同学的时候,最大的对手是孙毓汶。孙同学来头不小,算是科场江湖的世家,他爷爷是大学士孙玉庭,他爸爸是尚书孙瑞珍,他哥哥孙毓桂是道光二十四年状元,讲这些只是想证明两点:第一,孙家人读书很厉害,孙同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自然也厉害;第二,混得好的人从来不会知足,总是有锦上添花的冲动,既然哥哥是状元,何不来个兄弟状元? 看看翁
科举制在中国实施了一千多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创举,不仅为帝制时代的官僚选拔提供了便利,而且还影响了东亚各国,甚至为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的成型提供了借鉴,由此可见其广泛影响力。一般认为,科举制大体萌芽于南北朝时期,而成型于唐,至宋已趋于完备,到明代则处于鼎盛时期。明代除洪武朝短暂取消科举外,其他时间一直严格执行。相较于前代,明代的科举考试程序已经相当完备,防止舞弊的举措也十分严格。但是,不得不承认,整个明代舞弊现象一直存在于各级考试中,而且到明代中后期呈现出日渐加重的态势,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曲江宴:官府赐宴新科进士大联欢 古代科举,殿试为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之后,便是传胪大典,即唱名赐第。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进呈皇帝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传胪唱名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在宫墙壁,故考中进士者称“金榜题名”。 唱名后,由朝廷派武士作为仪仗队,将新科进士送入期集所。“期集”指新科进士举行的各种聚会庆祝活动。其聚集地,各代有不同,唐代在主考官住宅附近,临时租用一大宅第,称“期集院”;北宋一般在太平兴国寺或大相国
隋朝于605年首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和策论。贞观十八年,对录取名额开始有过规定:"明经进士,自今以后,每年考试所收人,明经不得过一百人,进士不得过二十人,如无其人,不必要满此数。"(《册府元龟·贡举部·条例二》) 网络配图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考试是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而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没有一定的才华,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因此难度更大。当时曾有一句话叫做“三十
中国的科举制,日本曾经顶礼膜拜,以为“最先进的选拔干部制度”。在黑暗的中世纪,科举制可谓世界政治迈向“三公”(公开公平公正)的“伟大创举”。效仿中国科举制,日本曾于公元701年颁布《大宝律令》,搞了“贡举”,从形式到内容与唐朝科举几乎无异。 然而,到了明朝,科举制不再为日本研习。因为这项制度自诞生以来,就没有解决好两个难题。或者说,根本解决不了两个难题,在明朝愈发无解。 后人在总结科举制死亡的原因时,多指这种考试制度日益僵化而走向末路。没错,这是科举制死亡的一个元素,但不是全部。 科举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创立的 答案: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
科举制是什么时候废除的?科举制度的废除时间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 1905年9月2日,随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纸清帝谕令,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最终画上了句号。 1905年9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和湖南巡抚端方等一批高官,联名上奏朝廷,明确提出:国家危迫情形,一刻千金,“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言辞激烈地请求“雷厉风行”“停罢科举”。面对这些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中国古代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宋为乡试(贡举考试)各科中试者的统称。俗称举子。宋举人被解送礼部前,须经考试,略如后之乡试。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
科举制对唐朝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为何说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根据史学家研究,目前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那就是唐朝发展了科举制,拉拢了大批底层的读书人,也就是知识分子为唐朝服务。 说到科举制,还得追溯到隋文帝和隋炀帝。隋文帝开创了考试先拨人才的制度,而隋炀帝更是十分了得,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 隋朝灭亡以后,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并且将科举制上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唐朝开科考试,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才。原本如果没有科举考试,这些出身贫寒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