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然而《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好汉们却好酒不好色,宁愿一天到晚大碗去喝“穿肠毒药”,也不愿近“刮骨钢刀”半步。可以说好酒不好色,既是水浒英雄的一大特色,也是梁山好汉的“优良”传统。 先说好酒。梁山好汉好酒,竟然好到喝酒时并不用酒杯的地步。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且只要端起碗来,便一醉方休。通观《水浒传》一百二十回目录,梁山好汉因酒生事目录就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如“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浔阳楼宋江吟反诗”等等章节描写的无不是因酒而生出许
有关梁山好汉脍炙人口的故事很多,比如武松打虎、李逵杀四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对于武松鲁智深好多人充满敬佩,对于林冲大多人充满同情,甚至对于宋江腹诽的人也不少,不过真正喜爱的英雄恐怕还是武松鲁智深等人,真正喜爱李逵的并不多,尽管他嫉恶如仇。 众人为何不喜欢李逵? 其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李逵做事好冲动,很少用脑子,最著名的就是在扈家庄。当时扈三娘被擒,扈成已经归顺梁山。且看李逵的做派:“祝彪见庄兵走来报知,不敢回,直望扈家庄投奔。被扈成叫庄客捉了,绑缚下,正解将来见宋江。恰好遇着李逵
自南宋开始,杭州街谈巷语与“水浒”的民间故事最早就流传在杭州的街头巷尾。 宋末元初,由周密在杭州癸辛街上写的《癸辛杂识续集》中就记载着“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后人把流传在杭州大街小巷的“水浒”民间故事改编成“小说”和“讲史”等,在杭州的瓦子(游艺场)里进行说唱,有人将其加以整理成书面的话本,为后来《水浒传》的成书提供了主要的蓝本。 专家考证,“水浒”的主要出生地,是现在的西溪湿地。水泊梁山的山水,与从古荡、蒋村,直至留下、五常等乡镇的溪、荡颇为相似。而且,水泊梁山的芦苇、水荡港汊以及柿子
《水浒传》描写了众多的节日民俗,元宵节是着墨最多的。三次描写了在元宵节发生的故事,把看灯的美丽和情节的紧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宋朝元宵节的风俗。 第一次写了只有“三五千人家”清风镇元宵节的情况:“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采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应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第二次写了大名府元宵节。宋朝实行的是四京制,除了首都
火并王伦,貌似是窝囊了一辈子的林冲做得最有血性的一件事但细细分析,却让我对林冲之为人更加的鄙夷。林冲杀王伦的理由是什么?林冲的原话是:“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之前还有一句话:“量你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所以归纳起来,林冲杀王伦的理由无非有两个:一是王伦无能,不配做梁山之主。二,王伦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这两个理由,看似冠冕堂皇,豪气干云,其实根本站不住脚。一个人无能,就该死吗?一个人嫉贤妒能,就该杀之
古语云: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然而《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好汉们却好酒不好色,宁愿一天到晚大碗去喝“穿肠毒药”,也不愿近“刮骨钢刀”半步。可以说好酒不好色,既是水浒英雄的一大特色,也是梁山好汉的“优良”传统。 先说好酒。梁山好汉好酒,竟然好到喝酒时并不用酒杯的地步。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且只要端起碗来,便一醉方休。通观《水浒传》一百二十回目录,梁山好汉因酒生事目录就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如“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浔阳楼宋江吟反诗”等等章节描写的无不是因酒而生出许多事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英雄好汉,铁骨铮铮,他们胆大包天,敢作敢为,武艺高强,杀人如麻,烧杀抢夺无所不为。他们似乎将好汉与好色视作水火不相容,面对女人的诱惑毫不动心,甚至没有半点欲望,真不知道他们如何调节自己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平衡。 他们中许多人一生未婚,比如武松、李逵、鲁知深、燕青、石秀五大著名杀手,从未亲近过女人,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喝酒和杀人上。 其中武松、燕青、石秀可谓身经色雨性风的考验,他们面对女色的凌厉攻势,巍然挺立,不为所动。 然而,手指也有长短,有几位梁山
众所周知,古典名著《水浒传》描写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之路。按照这一百零八个好汉在梁山聚义厅上的排座次,及时雨宋江和玉麒麟卢俊义是梁山的第一和第二把手。 然而,这两位梁山领导层的最高当权人物在家庭生活和私人感情上似乎都有同样的经历,他们的媳妇都曾经与别的男人上床偷情,成为红杏出墙的荡妇,最后又都无一例外地死于自己的丈夫血腥的刀下。 在未上梁山之前,宋江本来大郓城县的刀笔小吏,他出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私放“劫持生辰纲”的晁盖,第二件事便是娶了一个名叫阎婆惜的小妾。正是
扈三娘是一个花季少女,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卧龙岗上扈家庄的大地主扈太公的掌上明珠,许配给青梅竹马的祝家庄祝彪为妻。 祝彪不仅武艺高强,还一表人才,和扈三娘是天生的一对,让扈三娘背地里偷喜。 扈三娘的诨名叫"一丈青"。只从字面解释,可以断定扈三娘是个细高挑儿的姑娘,而且还是美女。后文扈三娘出征,认旗上不写"一丈青扈三娘",而写"美女扈三娘",就是明证。在战场上居然打出"美女"的旗号,古往今来,大概也只有她一个
因为,在当今之中国,人物的确是有大小之分的。尽管从法律上讲,每个公民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既然说到“小人物”,当然也就有所谓的“大人物”了。 一般情况下,“小人物”是普遍性的,“大人物”却是代表性的。其实,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从来都不乏对“大人物”的讴歌与赞颂(只要是还没被逮起来),唯独“小人物”最普遍、最广大,却也最容易被人遗忘。如果没有多少理由,或者不闹出点动静来,通常是少有人问津的。这是因为,“小人物”都被“大人物”代表了,尽管“小人物”从来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代表了。 固然,历史的惯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