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被低估的蜀汉名将王平,四次改变三国走向,他究竟有多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王平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蜀汉名将!一说起蜀汉名将,众人首先会想到五虎上将,其次便是魏延、姜维,很少有人会想到王平,然而大家却不知道,王平虽然是降将,但他这一生,却四次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究竟有多厉害?
王平本是巴西宕渠人,曹操打下汉中之后,巴西郡的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带领巴夷、賨(cóng)民依附曹操,王平也在这个时候投靠了曹操,所以说,王平很可能是一个汉化的賨人,文化水平并不高。这一点,从他后续不识字,军报都需要手下念给他听,也可以得到印证!曹操为了安置王平等人,将他们迁往了洛阳,而且还将王平封为代理校尉,貌似王平在曹营混得还不错。后来,汉中之战爆发,曹操率军前去增援,作为当地人的王平,自然也被曹操带在了身边。
曹操的总体实力虽然强于刘备,但是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斩,且刘备军队四处骚扰曹军的后勤补给,所以最终曹操在和刘备的对决中,处于了下风。而王平见曹操要输了,自己又是巴西郡当地人,不愿意再跟着曹操回洛阳了,于是他选择了投靠刘备!
《三国志·王平传》: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从王平的履历来看,他对于蜀汉来说,其实就是一个降将!而在任何地方,降将其实都是不被重视的,所以王平在加入蜀汉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名声不显,直到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王平才开始声名鹊起!
王平的出名,靠的是马谡的衬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利用计谋骗过了魏军,成功的杀进了陇右,逼降了三个郡,打下剩余的州郡,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而曹魏自然也是不能坐视蜀汉做大,于是他们派出了名将张郃,让他驰援陇右,而进入陇右,街亭便是关键,于是双方围绕街亭展开了大争夺!
诸葛亮认为街亭有城池,比较好守,只需要拖住魏军的步伐,帮自己争取时间拿下陇右全境即可,所以他派出了马谡。马谡虽然没有多少的实战经验,但是在日常的军事探讨中,马谡表现不错,且蜀汉急缺人才,需要培养马谡这种大才,所以说诸葛亮力排众议,选择了让马谡去守卫街亭。结果此战中,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令,不仅不据守城池,给诸葛亮争取时间,反而跑到山上扎营,最终被魏军打得大败,损兵折将!
《三国志》: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街亭失守,诸葛亮的后路遭到威胁,所以他只能宣布撤退,第一次北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失败了!在战后的总结阶段,所有的蜀军将领都受到了降职等惩罚,只有王平得到了高升,令人大为惊奇!王平是和马谡一起去守卫街亭的,凭什么马谡被斩,王平倒是高升?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乃是因为王平在此战中,展现出了超高的军事水平,挽救了败局,尽最大可能地避免了诸葛亮全军覆没的结局!
《三国志》: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当时马谡虽然被张郃击败,蜀军溃散,但是王平并没有率军撤退,而是带着自己手下的千余士兵鸣鼓自持,让张郃误以为有伏兵,不敢追击,避免了蜀军的全线溃退,挽救了这一支蜀军。同时,王平的操作,也使得张郃对形势产生了误判,不敢贸然全线出击,若没有王平,张郃率领魏军直接插向诸葛亮的后方,截断诸葛亮的退路,那么第一次北伐,蜀军将全军覆没!
街亭之战,正是因为有了王平,蜀军才得以保全!所以说王平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是毫不夸张的!
王平第一次改变三国走向,靠的是吓退张郃,而他第二次改变三国走向,也是靠的击退张郃!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魏的统帅变成了司马懿,这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第一次正面对决!第一次交手,司马懿的表现还是非常霸气的,选择直接硬刚诸葛亮,司马懿自己统兵进攻诸葛亮正面,让张郃统兵进攻南围。
按照常理来说,张郃身经百战,乃是天下最出名的一批猛将,实力非常强悍,他亲自带队,应该能够轻易突破南围,而只要突破了这一点,司马懿那边的进攻就要轻松多了。结果如此厉害的张郃,竟然无法击破南围,而南围的守卫者,便是王平!
《三国志》: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王平成功守住南围,击退了张郃,为诸葛亮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此战以司马懿大败而告终,史称卤城之战!
原文: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自此,司马懿彻底认识到了自己和诸葛亮的差距,再也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作战了,到了第五次北伐,无论诸葛亮挑衅叫阵,还是用女人衣服去羞辱司马懿,司马懿都坚守不出,令人大跌眼镜!不过也正是因为司马懿坚守不出,所以避免了魏军被诸葛亮歼灭的结局!
说白了,正是因为王平守住了南围,才使得诸葛亮最终取得了大捷,使得司马懿开始畏惧诸葛亮,再也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若没有王平,没有卤城之战,司马懿不惧怕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主动出战,他将被诸葛亮打得大败,天下格局将出现大变!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王平又一次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王平第三次改变三国历史走向,是在诸葛亮刚刚去世时!由于诸葛亮临死前没有把大军指挥权交给魏延,而是交给了杨仪,这引起了魏延的强烈不满,于是魏延率军向杨仪发动了进攻!魏延乃是蜀军中最厉害的名将,其他人都不是对手,所以杨仪根本挡不住魏延,危难之际,杨仪想到了王平,于是他让王平去挡住魏延。按照常理来说,王平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三国志》: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
王平单凭口舌之才,便分化了魏延的军队,击败了魏延,令众人叹为观止!也正是这一手操作,成功避免了蜀军的火拼,保存了蜀军的实力,若没有王平,试问蜀军中有谁能够挡住魏延?若真让魏延做了蜀军统帅,他真的打得赢司马懿吗?说不定一战过后,蜀汉便要快速没落了!所以说,此一战,幸亏有王平,不然三国历史走向,又要发生改变了!
诸葛亮死后,王平被任命守卫汉中,而当时的曹魏,曹爽为了力压司马懿,使得自己的名望更进一步,选择了进攻汉中。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曹爽统兵十万进攻,而汉中守军只有一两万,实力差距悬殊,所以说很多汉中守将都建议,据守待援,意思是放曹爽他们进汉中,自己就守在汉中的城池之内,等待着成都方面的援军前来,到时候再里应外合的击退魏军。
关于这个策略,姜维曾给我们做出了生动地展示!蜀汉后期,姜维改变了汉中的防御策略,选择的就是把魏军放进汉中,坚守城池,拖垮魏军,结果汉中直接被魏军打穿,蜀汉一战而亡!很明显,这个策略是失败的,而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就是因为双方的兵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旦将魏军放进汉中,根本打不过!要想击败魏军,只能御敌于外,把魏军挡在汉中之外!
王平力排众议,选择将魏军阻挡在外,不放魏军进入汉中,最终在兴势一带成功地挡住了魏军,并和前来援助的蜀军一道,将魏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经此一战,曹爽在魏国的声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魏国也再不敢进攻汉中了。接下来魏国内部也陷入了内乱,司马懿发动了对曹爽的进攻,再也无暇顾及蜀汉了!可以说,正是因为王平打出了兴势之战的大捷,才促使曹爽在魏国内部的垮台,促进了司马懿家族的翻盘,也间接延长了蜀汉的寿命!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