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湘水之争后,刘备采取了哪些措施保卫荆州,为何最终还是丢了荆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围绕着荆州进行了一场博弈。到最后,发生了戏剧性的结果。那就是在荆州的分配上,双方的所得极为悬殊。荆州落入孙刘联盟手中六个郡,孙权只占有了江夏郡,而剩下来的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这五个郡都落入了刘备手中。
这些郡中,南郡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这个郡是孙权为了他的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必然要保有的。那么,为什么孙权要将南郡借给刘备呢?这是刘备的要求、鲁肃的斡旋和孙权的考虑一起作用的结果。
刘备为了他的《隆中对》计划的实施,需要一块能够入川和北伐的基地。这就必须要占有南郡才能实现。为了借南郡,刘备不惜亲身犯险,到东吴去和孙权商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瑜趁机上书孙权,请求扣押刘备,吞并刘备的势力。虽然孙权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可事后得知情况的刘备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而鲁肃则是从联刘抗曹的战略出发的。当时东吴虽然已经全据长江,可是形势十分不利。当时南郡的江陵孤悬长江以北,而长江以南的地区被刘备占领。等于是东吴的力量在前面抵抗着曹操的压力,而刘备则躲在东吴的后方发展实力,这对东吴是不公平的。
如果将南郡借给刘备,那么东吴就将长江上游的防务转交给了刘备。东吴则可以将主力集中在淮南发动攻势。这样,就能够在对曹作战中占据主动。事实也是如此,在将南郡借给刘备后,刘备派大将关羽镇守江陵,抗击了曹军的多次进犯。而东吴则集中兵力在淮南进攻,给了曹军以很大的打击。在这一段时间里,曹操的势力被压制在淮河一线,不能南下。
最后是孙权的打算。孙权的打算跟鲁肃是不同的。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是为了赶刘备离开荆州。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等于是给刘备打开了一扇门,不管刘备入川也好,北伐也好,只要刘备得到了新的落脚点,孙权就会要求刘备将整个荆州归还东吴。
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孙权才将荆州借给刘备,宁可自己在荆州的划分上暂时吃亏。刘备也是在口头上应允了这种说法,给了孙权以取得整个荆州的希望。但是,刘备的允诺是含糊其辞的,他为了《隆中对》的实施,是根本不可能归还南郡的。所以他就采取了以借为名义,而实际上拖着不还的策略。
但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孙权自己占一个郡,让刘备占五个郡,孙权忍了。孙权要去夺取西川,刘备不同意,孙权取消了行动,也忍了。但是,等到刘备夺取了西川,这个时候孙权忍不了了。
刘备占领了西川,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本就该将借的荆州归还孙权了。可是,刘备到了这个时候,依然装傻充愣根本就不提这个茬,这让孙权没办法,只能主动去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的回答也很干脆,那就是自己正在准备去打凉州,如果拿下了凉州,就把整个荆州全部归还孙权。
孙权得到这个消息,简直气炸了肺。其实,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就有着对荆州的绝对要求。作为北伐的基地,荆州是不会还给孙权的。而且,《隆中对》里的战略规划是两路分兵北伐,在向秦川出兵的时候,也就是荆州一起出兵的时候。哪有可能先打下凉州,再归还荆州的可能?这一看就知道是刘备的敷衍之词,根本就没有什么诚意。
孙权的看法也是这样的。他对刘备回答的判断就是,“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这样一来,忍无可忍的孙权就发动了湘水之争,出兵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率领益州的军队来争夺,双方进入对峙状态,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进攻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怕益州有失,所以和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
从此,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和桂阳三郡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归刘备。双方重结盟好,各自退兵。
看似一场风波就此风平浪静,双方平分荆州也比较公平。从总体来看,刘备分得的三个郡里,武陵和零陵其实价值很低,这两个郡当时开发程度低,很多地区还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际上,刘备只是分得了南郡这个北伐的基地。而人口、经济比较好的那三个郡给了孙权,也算是对孙权的补偿。
但是,这对于孙权来说是不能满意的。他的本意是占领整个荆州,让刘备的势力退出去。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没有这个实力,才采取了逐步夺回的手段。平分荆州,使得他拥有了下一步进攻荆州的出发地,使得荆州的核心地域江陵和公安暴露在一江之隔的东吴兵锋之下。因此,孙权已经定下了武力夺回荆州的决心。
在鲁肃死后,接替鲁肃的吕蒙早就想夺回荆州。他和孙权一拍即合,一起定下了夺取荆州的方案。那么,针对东吴的野心,刘备方面有什么对策吗?
刘备方面当然也有对策,首先是对荆州的留守人员做了精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是刘备手下军事能力最强的将领,让他镇守荆州,能够抗击曹军的进犯,震慑东吴的野心。
同时,刘备还在荆州留下了一批他信任选拔的人员。比如文有潘濬,武有糜芳、傅士仁等。这些人要不是能力强,要不是刘备的亲戚,要不是刘备的老部下。有他们辅佐关羽,能够保证荆州的安全。
其次,刘备让关羽死守荆州,不得轻举妄动。在刘备争夺西川、汉中期间,关羽一直在荆州按兵不动。即便是出现了有利的形势,比如说曹仁的辖区发生大规模的起义也不出兵。只要关羽不动,死守荆州,曹军和东吴都对他无可奈何,这就保证了荆州的安全。
三是刘备在荆州留下了一支主力,使得关羽可以坚守荆州。在湘水之争时,关羽率领的军队不过号称三万。等到关羽出动军队北伐襄樊的时候,除掉留守的部队,他直接率领的军队就达到了三万多人。我们可以看到,自湘水之争后,关羽的军事实力增长之快。这和刘备与关羽的努力分不开的。
有了这些准备,荆州本来可以万无一失的。可是,镇守荆州的关羽却犯下了各种错误。他对内搞不好团结,使得潘濬、糜芳、傅士仁等人在关键时刻都投降了东吴。这些人中的潘濬后来还成为了东吴的名臣,为东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外,关羽不重视与东吴的联盟关系,对东吴横眉立目,出言不逊。甚至对孙权都破口大骂,不留情面。
在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封赏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本是嘉奖他的贡献。可是关羽却凭借着封赏给他的先斩后奏、独断专行的权力,发动了讨伐襄樊的战役。虽然在战役中关羽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但最终败在了曹操和孙权的夹攻之下。
由于关羽的失误,使得荆州丢失,蜀汉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如果关羽能够切实执行《隆中对》的方案,不轻举妄动,荆州是不会那么容易丢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