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既然忠于蜀汉,为何不还政刘禅,连上朝都要带百名甲士护卫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后,刘备由于遭受了意外的挫折,损失了蜀汉最后的家底,无颜回到成都,便停留在白帝城。由于年事已高,加上精神状态不好,终于一病不起。在他去世前,将诸葛亮召到白帝城,托孤给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托孤。不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发生了让人惊讶的一幕,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在刘备托孤的时候,居然对诸葛亮说出了我的儿子能够辅佐,你就辅佐,如果他不是帝王之才,你就自己取代他的话。这让诸葛亮哭着表达自己的忠心,表示自己一定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刘备的这句话引起了后人很大的诟病,认为刘备对诸葛亮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表达对诸葛亮的信任,而是用权术来约束诸葛亮。而且这种话很可能会引起君臣的猜疑,贻人口实。
如果我们从好的方面来评价刘备的这个举动,就是刘备知道诸葛亮的才能,也知道诸葛亮的品行。他这样说,也是拿准了诸葛亮没有异心,才说出这种话来。这样,就能够压服下面对诸葛亮的不服,树立诸葛亮的权威。同时,也抓住诸葛亮的珍惜名节的心理,来阻止诸葛亮的野心,让他竭忠尽力为自己的江山出力。
可是,我们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刘备这样做虽然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可在另外一方面也埋下了危险的隐患。那就是造成了诸葛亮和刘禅之间的隔阂,使得诸葛亮对于君臣之间的关系谨小慎微,生怕会招来意外的祸殃。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就拿同时代的东吴孙权和张昭来说,也是如此。孙策死前,就将孙权托孤给张昭。他也说出了如同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话,让张昭如果想自取的话就做江东之主。可孙策对张昭说这种话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当时大军在外,孙策一死,张昭就成了这支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为了将大军带回江东,只能仰仗张昭。
结果大军带回江东后,孙权马上就采取一切办法,控制住了军队。张昭自此之后,就失去了过去的权力。在赤壁之战后,孙权更是以张昭建议迎降为名,剥夺了张昭的权力。结果,虽然张昭在东吴拥有极高的威望,孙权也不让他当丞相。双方到最后关系破裂到孙权拔刀相向,当面指斥张昭的地步。这中间未始没有孙策托孤所说言语的原因。
更有甚者,这种话还会引起更大的灾难。当年前秦皇帝苻坚,他在淝水之战后,回到长安。在面对四处的叛乱,他派出军队去平叛。在他派姚出兵的时候,封他为龙骧将军。苻坚还对姚苌说,我从龙骧将军当上了皇帝,你也要好好努力吧。这本来是苻坚鼓励的话,可却给姚苌留下了口实。姚苌乘人之危,反叛了苻坚。他借口苻坚的那句话就是鼓励自己当皇帝,便自立为后秦皇帝,并擒杀了苻坚。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那句“君可自取”的话,给诸葛亮和刘禅之间造成了多大的隔阂。虽然刘备用这句话得到了诸葛亮对蜀汉毕生的忠心,可也让诸葛亮时时处在被人的猜忌当中。尤其是刘备后面的那句话,让刘禅把诸葛亮当作父亲一样对待,这使得诸葛亮在掌握政权后,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权臣。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荣耀,更是危险。
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定,诸葛亮只得采取了丞相专权的幕府制度。这是因为刘禅的能力太低,如果将权力交给刘禅,会对蜀汉的事业造成损害。诸葛亮的专长就是政权治理,当时曹魏的刘晔评价诸葛亮就是,诸葛亮明于治国。采取幕府制度,使得政权集中在诸葛亮的手中,对于蜀汉的治理是有好处的。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很快就从风雨飘摇的状态恢复过来。诸葛亮不但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经济,还重建了军队。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蜀汉平定南方的叛乱,对北方的曹魏进行了讨伐。一时间,蜀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如果诸葛亮将政权交给刘禅,蜀汉是不可能恢复发展得这么快。不过,诸葛亮采取这种形式来治理蜀国,也是不得已采取的权宜之计。同样的,这也给诸葛亮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当时的李严就对诸葛亮大权独揽的做法十分不满,讽刺他,让诸葛亮加九锡。这使得感到受到质疑的诸葛亮十分气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也只得更加紧密地抓住权力,来保护自己,保证自己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作为一个权臣是很难的,也是十分危险的。比如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就是个鲜明的例子。诸葛恪作为托孤大臣,在东吴大权独揽,颇得民心。可是在北伐曹魏失利后,被朝中孙峻所害,灭了三族。这个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怎么不让人触目惊心呢?
所以说,无论于公于私,诸葛亮都要为自己的安全着想。于公诸葛亮是当时蜀汉的实际执政者,可以说他的生死,关系到蜀汉的兴衰存亡。于私诸葛亮要防止诸葛恪的悲剧在自己的身上重演,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诸葛亮自然要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随身的护卫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史书中记载,诸葛亮上朝的时候,随身带有甲士百人。这百名甲士,也是刘禅赐给诸葛亮的特权。刘禅心里也知道诸葛亮对蜀汉的重要性,对于诸葛亮的安危也十分关心。虽然后人对刘禅的评价普遍偏低,不过对他比较公正的评价就是,在诸葛亮辅佐他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循理之君”。在这个时候,他对诸葛亮十分倚重,当然对诸葛亮的安全十分上心了。
结语:
如果刘禅有如同孙权一样的才干,诸葛亮早就会如同张昭一样,还政给他了。可是,由于刘禅的资质有限,如果还政给刘禅,对于那个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只会带来危害。为此,诸葛亮只有当仁不让,采取丞相专制的幕府制度,稳定了蜀汉的政局。
可是,这也使得诸葛亮走上了权臣的道路。虽然刘备的那句“君可自取”的话,让诸葛亮感激涕零,可也给诸葛亮带来了副作用。为了蜀汉的稳定,也为了自身的安全,诸葛亮也不得不重视自身的生命安全。由于诸葛亮身上寄托着蜀汉的兴衰,他带百名甲士自卫也是无可厚非的了。在日后费祎被刺杀时,就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先见之明。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不是仅仅说说而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