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一直把防范武将造反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南宋初期下放了部分权力,但是也不足以使武将坐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钱粮:除川陕就地解决独立核算外,其它三大宣抚司的粮草供应都由转运司负责调配,由中书门下省监督使用。绍兴七年允许各宣抚司“营田”(也就是军队可以种地做买卖),解决部分钱粮问题。营田绩效最好的岳飞部每年也仅能自行解决30/100左右
军队:两宋兵权分离,一般在出征时临时指定“帅臣”领兵。南宋初期各宣抚司有相对固定的军队,这些军队中的大部分是由朝廷调配给宣抚司“分隶”。比如“岳家军”中牛皋、董先、王俊等。
经过多年战乱和刘豫搜刮,河南一带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河南民众箪食壶浆迎王师拿出来的几乎是他们最后的口粮。抗旨北伐,朝廷必然中断粮草供应,“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卤,是我军中人”的岳飞部将陷入绝境。那十二道(一说十三道)班师诏书一到,各将领都知道继续用兵是公然抗旨,这个时候以“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著称的岳家军是否依然听命是一个大问题。
打下来的地盘须要分兵防守,绍兴七年岳飞就曾估计过,北伐需精兵二十万。岳家军巅峰时期总共也就十万出头,水师无法用于北伐,荆襄防线需要留守,能用于北伐的总兵力不过六、七万所以,当班师诏书接连下达时,众将请回军,作为杰出的军事家,“飞亦以为不可留”。
岳飞的此次北伐中原是在以金国毁约南侵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宋高宗并没有主动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打算,只是迫于金国再次南侵不得已摆出的一副架势。宋高宗向岳飞军中派去的“军前计事”李若虚对岳飞道:“谕以面得上旨,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这说明宋高宗的北伐中原完全是虚张声势。但是岳飞认为时机已到,不同意班师退兵,一再向李若虚分析当前形势。李若虚冒着被撤职杀头的危险同意了岳飞的北伐计划。
战争开始后,岳家军进展神速,接连收复了今天的河南汝南,许昌,淮阳,郑州等地。距金兵指挥中心、北宋故都开封仅百余里。随后又攻下了洛阳,岳家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果。
不过完颜兀术不甘心失败,精选一万五千名骑兵突袭岳家军的指挥中心郾城,双方从下午打到天黑方才分出胜负。金军被迫退兵。突袭郾城失败后,完颜兀术又集中三万人马进攻岳家军的前沿阵地颍昌府。当时驻守颍昌的岳家军也是三万人马。双方经过几十个回合的恶战,直到下午,金兵方在城内宋军的夹击下溃败而逃。宋军杀敌五千,俘敌二千、马三千,战果硕硕。这次战斗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是自宋金交恶以来宋军第一次在平原上与金兵展开骑兵对骑兵的大战。金兵首次丧失了在骑兵作战方面的优势,完颜兀术不禁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此次岳飞抗旨北伐虽然取得了宋金交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战果,而且在颍昌之战后,金兵士气低落,已无主动出击的能力。完颜兀术将部队收缩在开封城内做好了北撤的准备。除了岳家军的勇猛作战,还有北方群起响应的各路义军纷纷响应宋军击杀金人。若此时岳家军继续北上,收复北宋故都开封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由于岳家军自北伐以来,连续进行战斗,而且多是恶战、硬战,虽都取胜,但伤亡必不可少,而且此次北伐的军队本来就数量不多,除了与敌人交战,还要分兵据守光复之地,这将大大影响岳家军的北伐进程。
况且此时大多数参与作战的宋军都已遵从宋高宗的旨意悉数撤军,岳家军陷入了孤军作战的险境。何况金军虽然多次战败,但并未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主力尚在,仍保持着相当大的战斗力。岳飞在兵源不足、缺乏休整、没有配合的情况下继续北伐的话,虽然会对金军以重创,但宋军的损失也会在所难免。
因此,以岳家军有限的兵力继续北伐的话,收复开封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想灭亡不论国力还是军力都处于全盛时期的金国,这个概率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