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娥,由于宋仁宗登基时年纪小,所以开创了垂帘听政,但是当宋仁宗成年后,却没有马上还政于他,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13岁的太子登基,是为宋仁宗,皇后刘娥被奉为皇太后,根据真宗遗诏,皇太子年幼,朝中事务暂时由皇太后处理。
“乾兴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刘太后名正言顺的取得了宋朝的临时统治权。
其实早在宋真宗执政晚年,刘娥就已经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将反对她的寇准等人排斥出朝堂。
仁宗即位之后,刘娥更没有顾及,处处采用皇帝的规格,树立自己在朝堂上的绝对权威,甚至是独断专行、想建七庙,七庙是天子标配。
不过,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并不全都是支持刘娥,王曾一派极力与刘娥的亲信丁谓抗衡,而丁谓为了弄权,自寻死路,被罢官,王曾一派势力大增,他们是皇帝的忠实维护者,因为他们的努力,仁宗才能与刘娥共同参与朝政。
王曾等大臣的坚持,不仅仅限制了皇太后的野心,也有利于历史对刘太后的评价:“刘氏始终注意与仁宗的关系,扶持仁宗成长,使'仁宗君德日隆崇,章献亦全令名'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随着仁宗开始参与朝政,慢慢的也开始提出自己对朝政的看法,提出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并得以在大臣们的支持下施行地方,很多时候他对一个事提出了意见之后,太后就不再发表看法,看起来太后与皇帝的关系十分融洽。
然而,朝廷的大权依旧被刘娥把持,从晏殊和王曾的遭遇咱们就能看出来:晏殊是宋仁宗的侍读学士,但是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直接被赶出朝廷。
王曾是坚决的皇帝拥护者,为限制太后的权力出力极大,只要看到刘娥做出僭越的事就会反对,自然也就成了得罪太后最厉害的人,天圣七年,玉清昭应宫失火,刘娥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
天圣七年,宋仁宗已经20岁了,按现在的看法,仁宗已经成年,更何况是古代,身为皇帝,仁宗早就应该亲政处理国家大事。按理说,皇帝成年,举行大婚之后,皇太后应该还政给皇帝,但是刘娥偏偏不,一切都是因为刘娥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大的女人,想要自己做皇帝。
从天圣六年开始,便不断有大臣要求太后分更多的权力给皇帝,甚至是直接要求刘娥还政于仁宗。太后对于这些提出要求的大臣们,采取的办法是通通赶出朝堂,去地方做官。
此时的刘娥地位异常稳固,昔日曾强力牵制她的大臣们都被她找到错误赶出朝堂,大臣们不是依附太后求升官发财就是主动讨好以求自保,就连皇后也是刘娥选的。刘娥的权力在期间达到了巅峰,她甚至想做皇帝,一个想自己做皇帝的人,怎么会把权力还给名义上的皇帝?
宋仁宗明道二年,按照惯例要拜谒太庙,刘娥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还是想圆了自己龙袍加身的愿望,于是提出要穿龙袍去太庙拜谒,被晏殊等人坚决反对,“太后欲纯被帝者之服,参知政事晏殊以周官王后之服为对,失太后旨,辅臣皆依违不决”,刘娥很不高兴,但依旧坚持穿着龙袍去拜谒太庙。
刘娥终其一生,都在想方设法学习武则天,只是迫于各种情况不得不收敛自己的,仅仅过了穿龙袍的瘾。而宋仁宗在明道二年才得以亲政,那一年,他23岁,刘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