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突厥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民族,他们在北方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突厥各部落曾统一为一个强大的突厥帝国,后来在隋朝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中,东突厥可汗是原突厥汗国王室的嫡系后代,所以非常强大。他们依仗国力强盛、兵肥马壮,经常侵扰唐朝的北部边境。
唐朝刚建立时,唐高祖忙于收服中原内地,对于东突厥的挑衅无暇应付,只能用富余的财物来笼络突厥颉利可汗。即便如此,突厥骑兵仍不时侵犯中原,双方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的战争。
唐太宗登基时,颉利可汗看准唐朝王室尚不安宁,便率领十余万大军,长驱直入来到甘肃渭水。长安形势岌岌可危,唐太宗只能冒险亲临渭水桥,隔河大骂颉利可汗违背之前的约定。同时,派出大将尉迟敬德击败突厥左翼军,俘虏了对方的将领。颉利可汗最后不得不屈服,与唐朝签订了盟约。
唐太宗对这个北方强邻充满了警惕心理,日夜勤勉操练军队,希望找机会彻底解除东突厥的威胁。
碰巧的是,第二年,东突厥居住的地方遭受雪灾,冻死很多羊和马。这对游牧民族来说,相当于损失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加上连年征战,兵民疲惫,东突厥内部出现了诸多矛盾和争斗。地位仅次于颉利可汗的突利可汗归附了唐朝,大大削弱了东突厥汗国的实力。唐朝反击的时机到了。
629年,唐太宗派出兵部尚书李靖,总领十余万大军,分五路进攻突厥。
630年正月,李靖率领军队驻扎在恶阳岭。一天夜里,李靖突然袭击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颉利可汗见唐兵忽至,误以为李靖领唐军主力前来,惊恐不安。
他说:“如果没有大部队在后面跟着,李靖怎么敢亲自领兵打来?”于是慌忙撤退到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又逃到阴山以北。李靖一路追赶,虽不敢正面与突厥兵作战,但也收服了不少小部落的头领。
颉利可汗眼见自己只剩下几万军队,只能向唐太宗投降。他派使者到长安向唐太宗请罪,表示愿意举国内迁,归附唐朝。
唐太宗表面上做出宽恕颉利可汗的姿态,派鸿胪卿唐俭前去抚慰。暗地里对颉利可汗仍充满疑虑,派李靖继续打探虚实。
李靖与副将张公瑾商量道:“颉利可汗虽然投降了,但是还拥有几万部众。我们不如乘胜将他们一网打尽,以免他们将来重新强大起来,再消灭就难了。现在是和谈时期,颉利可汗必然不会戒备,我们如果用精兵突袭,一定会取胜!”商定以后,李靖就率领一万精兵向阴山进发。
当天晚上,李靖的精骑部队悄悄临近颉利可汗的营帐。突厥兵发现有敌人来袭击,已来不及集合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颉利可汗惊慌失措,在几个亲信的护卫下,逃到他侄子的部落。
李靖采取突袭战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俘虏了大量的人员和牲畜。颉利可汗最后也被唐兵发现,擒到了长安。
东突厥灭亡之后,北方各民族政权受到极大震慑。他们见识到唐朝的强盛与威力,纷纷归顺臣服,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自此,唐朝的北部边境不但安宁了许多,而且成为中原和西域国家人民友好往来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