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猪多厉害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明末清初时代,中国货是全球贸易市场上的“硬通货”,当时外国来华的船只,基本很少装货,满船常见白银,上岸后就纷纷砸钱爆买。甚至以许多西方学者观点,十七至十八世纪,美洲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银都涌入到中国。在这个“爆买时代”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都是深受欢迎的“热门货”,但一件中国农产品,受欢迎度却同样火爆:中国家猪。看似普通的中国家猪,怎么成了当时国际市场的稀罕货?拜中国数千年的养猪史所赐,中国农家的养猪技术长期领跑世界,发展到明清年间时,中国人从育种到猪仔繁殖甚至饲料搭配,都有了一整套登峰造极的技术。中国家猪的肉质与繁殖率,更是世界最好。看似在中国不稀罕,却真叫欧美各国眼馋。所以,早在汉唐年间时,罗马帝国就曾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中国家猪改良品种,中国华南地区的猪种,以其易肥和肉味鲜美的特点,很快在罗马大出风头,演变成了欧洲著名的“罗马猪”。以《英国大百科全书》的描述说:“罗马帝国便引进中国猪种,以改良他们原有的猪种,而育成罗马猪。”
到了交通更便捷的近代,欧洲人“买猪”的热情更空前高涨。比如“日不落”的英国,从18世纪初时,就大量引进中国的华南猪,原本骨骼粗大肉质粗糙的英国家猪,很快在中国华南猪的冲击下“剧变”,繁衍出了各种早熟易肥的新品种,最出名的当属“巴克夏猪”,这种猪在当时常被称为“中国猪”,并以其奇高的净肉率和高产量,称为英国农村的主要猪种。英国甚至成立了“巴克夏猪育种协会”,专事这个猪种的推广育种。
而在当时的欧美国家,“巴克夏猪”带来的更是连锁反应,比如在俄罗斯,“巴克夏猪”也一路狂飙突进,繁衍出了“乌克兰草原猪”“西伯利亚猪”等品种。在西欧列国,又“演变”出了“瑞典长白猪”“德国长白猪”“荷兰长白猪”。19世纪初,当时已有“大中国种猪”称号的“巴克夏猪”又登陆美洲,繁衍出了“波中猪”等品种,成为美国加拿大的主要猪种。不夸张地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欧美畜牧史,就是欧美国家引进中国猪种,改良自家猪种的历史。中国家猪的独特意义,正如达尔文的感叹:“中国猪在改进欧洲品种中,有着极高的价值。”与这“极高的价值”相对应的,是近代史上欧美国家猪肉产业的突飞猛进,欧美国民饮食水平的直线提高。放在近代发展史上,中国的家猪,堪称对欧美各国的发展,起到了别样的“神助攻”。
甚至,放在落后挨打的中国近代史上,依旧强大的中国家猪饲养产业,也同样有着别样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猪鬃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身价水涨船高。而比起欧美国家的“改良猪”来,中国家猪产出的猪鬃,是全球猪鬃市场上的“头牌货”。正惨遭“洋货”冲击的近代中国,猪鬃出口业也骤然火热,晚清亡国前夜的1911年,中国猪鬃的出口关税收益,就达到四百五十万两白银,成为出口“大头”。
到了民国时代,中国的猪鬃出口,更是持续飙升,到了全面抗战爆发时的1937年,中国猪鬃的产量,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百分之七十五。火热的猪鬃出口,不但叫国民政府赚足钱,更成为二战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底牌”。由于二战时代,全球猪鬃的需求量暴增,美国甚至把中国猪鬃,列为了与军火同等级的A级战略物资。于是以猪鬃为筹码,不但每年为中国换来三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贸收益,更与英美国家达成了“猪鬃换军火”的协议,甚至以猪鬃产业为抵押,获得了10亿美元以上的贷款。不起眼的猪鬃产业,就这样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抗战“补血”。
何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看看强大的中国传统家猪饲养业,看过那些熟悉历史背后,那么多默默的助力,又怎能不令今日我辈,对勤劳勇敢的中华祖先,生出虔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