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前面已经了解到了咒语和童谣了,无需置疑,他们确实都比较的精彩和动人心弦,也很有看头,但是我们在读了那些咒语和童谣之后,总会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童谣和咒语句子简单、出处分散的短小的预言歌谣,只是一时一地的预言,而且只针对一时一事,无法对于整个的历史进程进行推测和预料,而我们在这儿提到的预言诗则有所不同。
预言诗的产生与预言的另一种形式谶语的发展有着有着菲比寻常的关系,可以说预言诗发源于谶语,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谶语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慢慢的就开始出现了被称作“大预言”的篇幅比较长的预言诗。谶语对事物的预言都是比较零散的,而预言诗对世界的预言则是十分系统的,环环相扣。如今天流传的一种《烧饼歌》本子,预言了从明代经过清代,一直到民国时,甚至再往后的未来的一系列事件。但是,无论如何,这种预言诗是谶语发展的结果,也是谶语的一种延伸表现形式。例如宋元的不少史书和野史之中就著录了著名的《推背图》、《藏头诗》等等,这也说明了预言诗出现最晚在宋元之际就已经出现了。此外预言诗的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往往假托出自名人之手,有着比较明确的署名作者,尽管这些署名的往往并不是预言的真正作者,而谶语和童谣的作者一般都是些无名之辈,它们可能是是山野村夫或者世外高人所作,但是他们的名字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例如在今天广为流传的《推背图》的署名作者就是赫赫有名的袁天罡和李淳风,而《万年歌》署名是姜子牙、而《马前课》据说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根据历史学家们的考证这些署名几本上都是伪托。
预言诗在中国宋元以后一直都有流传,但遗憾的是,在流传过程之中它们大都失传。现今流行于民间的八种中国古代预言,大都是民国时人假托的;或者虽为前人所作,但经历代修改,至民国时才改造完成的。在我国的现存的比较著名的预言诗比较著名的预言诗共有以下几个:《乾坤万年歌》、《梅花诗》、《藏头诗》、《黄蘗禅师诗》,堪称传统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部奇书。在第一篇之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不少预言诗,这次就谈一下著名的《黄蘗禅师诗》吧。顾名思义这首预言诗是由黄蘗禅师所作,据说这个禅师生于隋朝末年,后来他的得道之后一直活到明代初年,在圆寂的时候他作了这十四首诗预言诗,这些预言从明朝灭亡说起说起,以后每一首诗对应着一个清朝的帝王,余下数首应该即是说至民国以迄今日了。不过有人怀疑,这首预言最早也不过出现于民国年间,并不是黄蘗禅师所为,不过是民国初年好事之徒的所为,却托名黄蘗禅师。
不论这首诗的来历到底如何,但是其中预言的不少事情却倒是非常的真实,与真实的历史若合符节。例如其第二首诗说:“黑虎当头运际康,四方戡定静垂裳。唐虞以后无斯盛,五五还兼六六长。”第一句,指康熙于壬寅年登基,我们已经知道,古代都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天干“壬”有黑的意思,而“寅”就是十二生肖之中的虎,壬寅即是“黑虎”的意思。“四方戡定静垂裳”,康熙在位时,平定台湾,削平三藩之乱,还亲征蒙古准喝尔,康熙帝统治时期是一个千古少见的盛世。当时在位六十一年,故第四句称为“五百还兼六六长”,五五二十五,加上六六三十六,即是六十一也,刚好是康熙在位的时间。
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黄蘗禅师诗》惊人的预言能力,当然也有不少人怀疑这首诗的真伪。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对它们加以全盘否定,因为这些预言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是记录了祖先未来的假想,也反映了先人们对于未来进行探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