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普通人的爱情,相对单纯,喜欢就爱,不喜欢就罢,哪怕分手,最坏的影响,至多也就是两个人伤心一阵或一世。然而在古代,若是皇家人,所谓美好的爱情,从来就不简单,因其将不可避免地牵扯到人的利益、权力,甚至生命。比如千古女帝武则天,她由“才人”到“皇后”,主要依仗的就是所谓美好的爱情,然而哪怕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她的爱情也仍是一个谜,很难用常理推测。
01一个14岁入宫的少女,会对已40岁的唐太宗产生爱情吗?据《新唐书·本纪第四·则天皇后中宗》记载:“后年十四,太宗闻其有色,选为才人。”这里的“后”指武则天。
武则天入宫时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却已显示出非凡的胆气和野心。据《旧唐书·卷51》记载,入宫之前她对悲泣的母亲杨氏说:“侍奉天子,焉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她母亲把她被选入宫视为一种不幸而哭泣,她却认为这可能反是她“福来运转”的机会,何必哭?这说明她虽年少,却有野心。
已年逾四十的唐太宗选她入宫,全因她的美色;武则天应也只是“以色侍君”,且年龄相差太大,不可能对太宗产生爱情。不过她对太宗应是心怀敬意的,因她在晚年仍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自称“尝侍太宗,得其书法之妙。”我猜想,她的权谋之术、理政之能,应也是学自唐太宗;当然这种“学”,不可能是太宗的指点,应是她长期耳濡目染后的自悟。
02在唐太宗的病榻前,武则天和太子李治是一见钟情吗?太子李治是武则天真正的“福星”,因他才是武则天命运转折的关键;而起决定因素的,就是他对武则天的爱情。
当唐太宗病重,身为太子的他自然要到榻前尽孝。他和武则天的接触和相处,应也只有这个机会。现在的问题是,他和武则天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
据《新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单从这些简单的记录,确实难以判断,不过可以进行一些常规推测。譬如,李治性格懦弱,是性情中人,在情窦初开的年龄,喜欢就爱,很正常,因而他对武则天一见钟情是极有可能的。
但对武则天而言,虽然她与李治年龄相当,但她服侍了唐太宗十二年,自古“伴君如伴虎”,见惯了各种权谋之术、利益之争,不可能再是当年的那个纯真少女了;而且她当时的处境并不妙,因按唐例,若病重的太宗一死,她和太宗的其他嫔妃们就要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作为一个有野心的聪明女子,她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而李治显然是她寻求退路的唯一机会。
凭武则天的美貌和手段,要让性格懦弱重情的李治爱上她,显然不费吹灰之力。但对一个生存面临威胁、参杂太多利益考量的女人,她会有兴趣去玩这种一见钟情、病榻传情之类的爱情游戏吗?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如愿以偿地让李治对她产生了爱情,且是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真爱,以致当她到感业寺为尼时,仍对她念念不忘,从而给了她起死回生、重回后宫的希望。
如果说男女间的爱情就是一场战争,那么,她和李治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持久战,病榻留情只是第一回合,她赢了,而且为她去感业寺为尼后的续战埋下了致胜的伏笔。
03太宗病逝后,武则天被送往感业寺为尼。在此期间,她和李治之间的爱情是否还有纠缠?是否一直藕断丝连?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关于她与李治的再见,被召入宫,记述也极简单。如据《新唐书·本纪第四·则天皇后中宗》记载:“太宗崩,后削发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高宗幸感业寺,见而悦之,复召入宫。”
从记载看,貌似已做皇帝的李治已经忘记了武则天,只是到感业寺偶遇,看见喜欢了,就召她入宫,看似很任性,很随意。这显然不符合常情常理。不过史书这样记载却可理解,因古代凡涉及皇帝的事大多是机密,更何况是这种令人忌讳的不伦之恋,谁敢提?谁敢记?恐怕知道的人大概都已经被赠死了。所以其间必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武则天现有一首《如意娘》的情诗传世:“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因相思严重,神魂颠倒,竟“看朱成碧”;为想你我已变得“憔悴支离”;若你不信我每天因思念你而流泪,请开箱看我穿的石榴裙,上面都是我斑驳的泪迹。从诗中看,这种相思病已经很严重了,这样的爱情是何等的感人肺腑,真是“一寸相思一寸灰”。据说诗仙李白看到这首诗后,也不由得怅然若失,觉得自己写情诗不如武则天。
这首诗想来应是武则天在感业寺为尼时写给李治的,因当时的她,处境艰难,也只能靠这种情诗,来维系与李治的感情,从而牢牢抓住李治的心。一个绝色美人,能写出这样催人泪下的情诗,哪个男人看到,会不举双手投降?所以也难怪李治会不顾人伦和众臣的非议,不顾一切地把武则天接回宫了。
回到宫里的武则天,正是依仗李治对她的爱情,以及她非凡的政治手腕,一步步地走上了权力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