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特勒抢先造出了原子弹,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并不是一个毫无根据的假设。二战前,世界物理学界的中心一直在德国。近代物理学的开拓者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德国籍犹太人。
1938年,德国科学家最先发现了核裂变现象,并琢磨将其运用在军事领域。可是1933年,希特勒刚一上台就颁布多项排犹法案。
物理学界因为犹太裔科学家众多,纳粹称其为“犹太物理学”。希特勒不仅赶走了爱因斯坦,德国原子弹计划的负责人海森堡也因同情犹太科学家而被逮捕。
与希特勒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早在1939年,他就敏锐地察觉到:德国可能首先造出原子弹。当年10月,美国成立“S-11”委员会,着手原子弹研究。两年后“曼哈顿计划”正式启动,并享有“高于一切行动的优先权”。
不过美军当时的想法特别天真,认为只要铀元素充足,用20个科学家3个月即可造出原子弹。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纵使有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费米等大师的加盟,美国仍感觉科学家严重不足。
战争是容不得你准备好了再爆发的。为此,马歇尔将军成立了一个叫“阿尔索斯(Alsos)”的突击队,专门为美国捕获科学家!
突击队最初仅由十余位科学家和情报人员组成,但却可以调动1个伞兵师,2个装甲师和1个集团军,约12万人的兵力。
随着盟军开始反攻欧洲,1944年8月,突击队员抢先冲进了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的实验室。考虑到与法国的盟友关系,并未将其送往美国,但从审问中得知,德国的“铀计划”进展十分缓慢,被希特勒调为“次级项目”。
美军攻克法国重镇斯特拉斯堡时,突击队又得到一个好消息,德国科学家在撤退时,丢下大批资料。他们又抢先法军接管了资料,除了获得了德国的最新成果外,还获得两个重要的信息:一、德国至少需要两年才能造出原子弹;二、位于奥兰宁堡的铀工厂未来是苏军占领区。
苏联一直被美国列为潜在竞争者,美国宁愿炸掉这座工厂,也不能使其落入苏军之手。1945年3月,第八航空队出动612架B-17轰炸机将奥兰宁堡夷为平地。为了掩盖真实目的,美军又轰炸了附近的德军最高统帅部。
后来突击队又第一个冲进汉堡大学,俘获众多科学家。这样美国彻底掌握了德国“铀计划”的所有成果和资源。在德军战俘的帮助下,德国的反应堆、铀矿石和重水等被突击队一网打尽。
1945年5月1日,突击队在慕尼黑的一个偏僻小镇抓获了海森堡。在美军眼中,海森堡的价值比俘获10个德军装甲师更重要。为此他们调集大量部队,连夜将其转移。
1945年10月,阿尔索斯宣布解散。据外界人士透露,他们至少抓捕了2000多名德国和意大利顶级科学家,其中包括德国火箭之父冯·布劳恩。
二战后,美国的原子弹、氢弹、阿波罗计划等等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切都与美国处心积虑收罗人才,不计前嫌重用人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