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会有一位“贤内助”,“贤”字本意是有才德的意思,“内助”自然是身在“幕后”,默默付出以解除后顾之忧。可以说,这样的贤妻真是难得,即使是封建帝王,号称“后宫佳丽三千人”,这样的贤妻也同样是可遇不可求。乾隆皇帝,这位历史上最幸运的帝王之一,他的幸运不但拥有大好江山,还遇到一位好妻子,她就是乾隆皇帝的结发之妻,首任皇后——孝贤纯皇后。
说起清朝女人们,名气最大的无外乎初清的孝庄文皇后和晚清的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这两位勘称巾帼不让须眉的政治家,乃女中豪杰也。孝贤纯皇后在政治方面虽然没有如此成就,但是她以古代女性知书达理,贤良淑德辅佐着夫君乾隆皇帝。她恪守成规,孝敬婆婆,打理后宫井井有条,为乾隆皇帝免除后顾之忧。年轻时代的乾隆皇帝能成为年轻有为的千古明君,这“军功章”上绝对有皇后一半。如此看来,孝贤纯皇后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杰出女性。只可惜,红颜薄命。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未满36周岁的孝贤纯皇后崩逝于济南城。至此,乾隆皇帝性情大变,震动满朝文武。
仅以此文,与读热爱历史的朋友们回顾孝贤纯皇后短暂的一生,共同缅怀这位历史上的一代贤后。
孝贤纯皇后原姓富察,富察姓氏乃满洲八大姓之一。富察一姓可以追溯到金朝,那时候富察氏就经常与皇族完颜氏通婚,所以早在金朝富察氏就已经是贵族了。到了努尔哈赤时代,努尔哈赤为了进一步团结满州内部大部落之力量,续弦族中寡嫂富察·衮代为大妃,富察氏在后金汗国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然而,随着衮代的地位衰落,再加之衮代的儿子莽古尔泰和女儿莽古济合谋逆反皇太极,此事甚至牵连到衮代小儿子德格类,导致衮代家族一支(富察氏长支)地位一落千丈,终大清一朝出头之人寥寥。但是,富察氏次支族人并没有因为这一些列恶劣事件影响,他们继续为爱新觉罗家族尽忠职守。
自孝贤纯皇后曾祖父一代起始,在太宗朝,富察氏次支族人在大清王朝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到了祖父米思翰官至户部尚书,掌管大清财政,并竭尽全力力挺康熙皇帝裁撤三藩,深受康熙皇帝信任。而米思翰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孝贤纯皇后的两位伯父马齐和马武那就更是了得,马齐系康、雍、乾三朝元老首辅,马武任督统,领侍卫内大臣,位极人臣。别的不说,就说马齐在康熙末年站错了队,支持八阿哥胤禩,如此之严重的政治立场问题,以雍正皇帝的性格都没有把马齐怎样,而是以怀柔的方式成功将老马同志拉回到自己阵营,当时富察氏之地位和实力可见一斑。怪不得当时流行一句谚语“二马吃尽天下草”。
孝贤纯皇后就出生这如此显赫的家族,自小就接受良好的大家闺秀教育,这对她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她的温文尔雅和善良纯美都源自于此。再加之孝贤纯皇后天生丽质,言谈举止婉婉有仪,因此在雍正五年选秀上,被雍正皇帝一眼看中,指定她为弘历的福晋。要知道,早在雍正元年,弘历的名字就已经被秘密立为储君,大殿“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立储的密匣之中,就是弘历的名字。所以,雍正皇帝不但是给儿子选嫡福晋,那是在选大清王朝未来的皇后。雍正皇帝再一次显示出他独到的政治家识人之本领,一眼就选出了这位大清王朝的一代贤后。
成婚后,弘历便与结发之妻居住在紫禁城西二所,后雍正十一年,弘历封“和硕宝亲王”爵位,比处赐名“乐善堂”,弘历登基之后,又将此二所命名为“重华宫”。
弘历与他的结发之妻恩爱有加,两人感情甚笃,并于婚后次年育有一女,这是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的长女。虽然年轻的富察氏深得弘历宠爱,且出身显贵,但是深明大义的她始终恪守成规,为人处事和善低调,平素装束简朴,看不出丝毫纨绔之风,由此弘历对她更是敬爱有加。
弘历登基之后,富察氏即被册立为皇后。被立为皇后的她更加恪守成规,勤俭朴素,对待皇太后也就是自己的婆婆如同亲母一般孝顺恭敬,娘俩关系十分融洽。正是因为富察皇后的贤良淑德,乾隆皇帝能够专心朝政。乾隆皇帝对他的“贤内助”更是恩爱有加,而这种爱直接体现在对他嫡子的身上。
乾隆元年,年仅26岁的乾隆皇帝,就将嫡长子永琏的名字写在立储密匣之中,此时年仅7岁,乾隆对嫡长子之钟爱可见一斑。然而,天不佑人,乾隆三年,九岁的小永琏竟因为“偶感风寒”而一命呜呼。对于一位母亲来说,世间最悲恸的之事莫过于痛失爱子,我们不难想象,此时年轻的皇后所承受的悲伤岂是常人所能承受?乾隆皇帝对于痛失爱子也是十分悲痛,他竟然一反常例,将建储的密匣与大殿之上当众开启,嫡长子永琏之名跃然纸上,追赐爱子皇太子,谥“端慧”并不惜赤巨资为逝去爱子营建坟陵,可以说永琏葬礼规格之高已经无以复加。乾隆皇帝如此做,固然是追思爱子,更重要的是希望以此了以宽慰皇后支离破碎之心。
年轻的皇后虽然心如刀绞,但是她深知自己不但是一位母亲,更是大清帝国的皇后,她不能够像一般母亲那样不顾一切的思念自己的儿子,因此她强颜欢笑,默默地将悲怆藏于心底,依然如常地管理后宫、教育皇子,依然如故地侍奉婆婆、关心夫君,她依然是乾隆皇帝的贤内助,依然是大清王朝善良纯美的皇后,依然是皇帝心中无法取代、敬爱有加的结发之妻。
乾隆十年,皇后富察氏又有身孕,这对富察氏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强心剂”,恐怕唯有再得一子,方能弥补逝子之痛。乾隆皇帝自然亦是喜出望外。虽然乾隆皇帝此时已经有了几位皇子,但是,自从永琏病逝之后,乾隆皇帝并没有另立皇太子,他就是在等,等着他的皇后的另一位嫡子出世。乾隆皇帝有一个夙愿,那就是在他的下一代皇位要由嫡子继承,他要改写大清皇帝至今均非嫡出的尴尬历史,而皇后的再次有喜,无疑是天随人愿的好兆头。乾隆皇帝为了能让皇后安心保胎也是实际行动起来,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竟然下旨取消元宵节灯会等各类庆祝活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皇后将有弄璋之喜,避免皇后车马劳顿而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乾隆皇帝的任何一位皇子出生都没有得到过这般眷顾和重视。
似乎天随人愿一切都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皇后临盆,果然是一位阿哥。皇帝喜出望外,遂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无法掩饰的喜悦之情。为了给小皇子祈福,乾隆皇帝亲自撰写《白衣大悲五印陀罗尼》,并将此撰文赐于爱臣张若霭,以示同庆。张若霭得此优宠真是诚惶诚恐,激动之余深感皇恩浩荡,可见此时皇帝心情之好。除此之外,乾隆皇帝不论常理在小皇子未满周岁就给起了名字永琮,而此名已被宗室孩童所取,乾隆皇帝特地下旨令其更名为永瑺。而“琮”字,喻义再明显不过,继其兄永琏之后,将是继承大统之人。最重要的是,小皇子的诞生对皇后是极大的安慰,它让皇后支离破碎的心死灰复燃,更是皇后活下去的最后支柱,换句话说,如果皇后失去这一切,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时候上天就是这么的残忍,它极其无情地“拒绝”了对这位善良皇后的眷顾,就在小皇子出生20个月的时候,因为出痘而不幸夭折,这晴天霹雳的噩耗彻底击垮了皇后的精神意志。接连两子的夭折,使得她承受极度悲恸,而这悲恸也彻底摧毁了她的健康防线,年轻的皇后病倒了,而且病的很重。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东巡山东,拜孔庙、登泰山。皇帝本意并不想偕皇后同去,因为此时皇后病情刚刚略有好转,实在不忍皇后承受路途之颠簸。但是皇后却执意要陪同皇帝和皇太后出行,她以皇七子永琮病逝时梦见碧霞元君,须登泰山以拜见元君为由执意同行,皇帝无奈只好答应皇后的请求。
无人知晓皇后梦见碧霞元君是真是假。我个人认为,皇后执意陪同东巡完全是因为深明大义,皇帝东巡没有皇后陪同,自然是一种缺憾,更不符合礼法。另外,皇太后同行,身为儿媳倘若不相伴左右,又违背孝道。当然,以她当前的健康状态,即使不同皇帝和皇太后东巡,相信皇帝和皇太后也不会有一丁点不满,但是皇后知道自己的夫君是怎样的皇帝,身为皇后她时刻为自己夫君着想,这种违背礼法,不符孝道甚至损皇家颜面之事,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其实这才是皇后不顾自己安危执意陪同东巡的根本原因。
谁成想,这次东巡究竟还是成了皇后的“绝唱”。
在相继完成了拜孔庙、登泰山之女,皇帝一行人来到济南城,在这里又欣赏了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趵突泉,游览了历下亭等名胜古迹,一家人可谓心情极好。只是,皇后孱弱的身躯再也支撑不住这路途的劳顿,在济南城皇后再次病倒。皇帝本想在济南停留以待皇后身体调养恢复后再启程回京。但是,为了国家社稷,皇后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而延误皇帝返还京都时程,一再请求皇上早日启程。在皇后的一再请求之下,乾隆皇帝决定三月初八启程返京,为了加快速度和减少路途颠簸,改变之前返程线路,由水路回京。然而,三月十一,船舫到达德州时,皇后的生命终被耗尽而撒手人寰,年仅36岁。
在古代历史上,孝贤纯皇后并非声名鹊起的人物,她既没有孝庄文皇后那样辅助两代幼主,保江山与危难的成就,更没有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那样大权独揽,凌驾于皇权之上的霸气,但她用她的贤良淑德和深明大义诠释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与成功。就像乾隆皇帝亲定皇后谥号为“贤”所解释的那样:“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这是乾隆皇帝对结发之妻功绩的肯定,也是她身后之殊荣,要知道历史上能够得到皇帝(夫君)亲谥的皇后寥寥无几,在大清王朝更是仅此一例,可以说孝贤纯皇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清第一贤后”。
仅以此文,歌颂所有默默付出的中国女性们!愿你们永远健康,美丽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