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正式向大明王朝宣战,就此拉开了王朝更迭之序幕。敢于和明朝政府直接掰手腕,这足以说明努尔哈赤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然而努尔哈赤能够有此实力并非一蹴而就,是通过自己以及祖、父三代人潜心经营和不断努力的结果。都说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更加精彩,如此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努尔哈赤的人生“第一桶金”。
大明王朝对于关外少数民族采用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方针。这套方针不但省钱省力,而且一段时间内效果十分不错,只是明朝政府和戍边官员一旦出现松懈,或者由于对边外情况不能了如指掌,搞错了团结和打击对象,后果是相当危险,当年大辽就是这么管理白山黑水,大金就是如此管理蒙古高原,结果都被后者取而代之。
其实大明王朝早在英宗时期,这套以夷制夷的方法就出现重大纰漏,幸亏有一帮能臣志士力挽狂澜,但是此后大明王朝并没有制定出解决外夷边患更有效之方法。有隐患就可能发生大乱,直到嘉靖末年,出了个不大不小的岔子——建州女真王杲父子叛乱,熟料从此女真不在太平,大明王朝阴沟里翻了船。
根据清史典籍的记载,爱新觉罗家族出身显赫,祖上世代为建州左卫女真的领导人。不论典籍记载是否属实,到了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这一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建州左卫的领导人已经易人。尽管如此,此时觉昌安还是有一定实力和财力,至少也应该是个部落头领,所以他的儿子塔克世,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才得以和王杲这样的建州枭雄姻亲,妻王杲之女喜塔腊氏,喜塔腊氏生有三子,其长子就是努尔哈赤,所以王杲就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
随着王杲实力的逐渐增强而锋芒毕露,并且决心与明朝政府作对,着实让觉昌安父子感觉十分不安,并且此时喜塔腊氏已经去世,于是他们父子二人决定叛离王杲投靠明朝边官,他们投靠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李成梁。当然,觉昌安父子的投靠是暗地行为,并不敢让王杲知晓。
对于觉昌安父子的主动投诚,李成梁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对于这对父子的忠诚度,李成梁是有所怀疑的,因此李成梁以好友的名义将努尔哈赤留在自己家中。名义上代为照看,实际上就是将其留为人质。因此努尔哈赤在十几岁之后便常住在李成梁家中。
在李成梁家中居住这段时间,给了努尔哈赤学习汉族文化的机会,加之努尔哈赤本人天资聪颖,很快就有了阅读《三国演义》等历史名著的文化水平,这样的机会在建州女真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到。同时,努尔哈赤利用这段时间,同李成梁以及李成梁次子李如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依照当时的典籍记载,努尔哈赤与李成梁情同父子,与李如柏则有香火之情,这段早期经历对努尔哈赤的人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努尔哈赤的这段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努尔哈赤小小年纪就有了很强的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十几岁便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经营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本领,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匹及,但努尔哈赤做到了。这与努尔哈赤幼年丧母的不幸童年经历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与生俱来的天分和一颗出人头地的心。
大约在努尔哈赤十六岁的时候,努尔哈赤以结婚为借口,脱离了李成梁返回建州,因为幼年丧母的原因,努尔哈赤兄弟经常生活在外祖父王杲的家中。好景不长,一场灾难让努尔哈赤的建州生活告一段落。
万历二年,李成梁正式对蛮横已久的王杲发起总攻。李成梁不愧是一代名将,仅仅几日就将嚣张跋扈的王杲,打回到老巢古勒城。王杲对古勒城经营已久,易守难攻,于是凭借地理优势而负隅顽抗。李成梁见此状况,遂出奇策以火攻之,这招果然管用,让王杲军队措手不及而迅速溃败,李成梁挥军而上一举拿下古勒城。王杲见大势已去便趁乱逃跑,同时逃跑的还有他的长子阿台。但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兄弟未能逃脱,被明军俘虏。
就在此时,努尔哈赤又展现了他的机智。努尔哈赤见到李成梁,奋力抱住李成梁的马腿请求一死。李成梁认出是努尔哈赤,没有忍心动手,便将他们兄弟俘虏于军中做苦力杂役。关键时刻,努尔哈赤利用自己的机智和与李成梁往日交往之关系,救了自己和兄弟们一命,都说成功之人总是运气极佳,然而这好运气由来背后之故事才真正值得人们回味。
被俘虏的努尔哈赤表现的极为恭顺,甚至频频献媚于李成梁,拼命博得李成梁之信任。李成梁这个人好大喜功,个人生活比较奢华,对身外之物比较迷恋,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糖衣炮弹”而打倒,再加之之前与努尔哈赤的关系,李成梁不但放松警惕并且开始有意栽培努尔哈赤。李成梁有意将努尔哈赤培养为忠于自己的建州地方势力。
只可惜李成梁低估了努尔哈赤,他一生战功赫赫,无数女真、蒙古头领都栽于己手,但万万没想到,此时之疏忽,最后竟葬送了大明王朝。
匪首王杲逃窜,李成梁自然不肯罢休。李成梁先是将觉昌安逮捕为人质,以要挟塔克世就范。塔克世父亲、儿子都在李成梁手中,自然唯命是从,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是塔克世非常聪明,他还不愿意这么早将自己卧底身份暴露,所以塔克世仅是提供线索,并没有亲自参与抓捕工作。
最后王杲是逃亡南关哈达部被哈达万汗的儿子们设计抓捕的,当时哈达部是整个女真最强部落,是完全“服务”于大明王朝。所以可以断定的是,王杲定是走投无路才到了哈达地盘,能让王杲在建州女真走投无路的人只有塔克世,所以王杲的落网塔克世可谓“功不可没”。
纸里包不住火,觉昌安、塔克世父子二人,背信弃义的行径最终被很多女真部落、甚至本家族之人知晓并不齿,这也是努尔哈赤势力蒸蒸日上时,依旧屡次被自己的堂兄弟攻击的原因之一。
万历三年,建州枭雄王杲被处以极刑,磔死而后枭首游示各边。努尔哈赤对他的外公感情甚笃,并且十分敬仰。后世大清皇帝拜厄祖陵时,必先祭拜王杲,如此庄重之大礼仪可以说明王杲在努尔哈赤心目中的地位。在目睹外祖父被示众的人头之时,这位青年内心的创痛可想而知。如若换做一般十六七岁的青年,必定仇恨战胜理智,但是努尔哈赤却将仇恨埋藏于内心而不动声色,依然侍奉李成梁左右如常。年轻的努尔哈赤城府之深,可见一斑。
故事发现至此,觉昌安及其子孙似乎已经效忠于李成梁,努尔哈赤也与李成梁建立了“情同父子”的良好关系,但是实际上他们“友谊的小船”并不牢靠,利益远大于情意,这一点觉昌安和李成梁都是心知肚明。下一个重大“悲剧”的发生正是印证了上述结论。
王杲虽死,但是他的长子阿台并没有一同落网,蛰伏了几年之后,实力大增的阿台接过了父亲“反革命”大旗,继续与明朝政府对抗,欲杀李成梁为父报仇。李成梁当然不肯坐以待毙,既然已经有了收拾王杲的实战经验,对付阿台也是轻车熟路,所以李成梁胸有成竹,是志在必得。其实李成梁巴不得你阿台露头作乱,正好借此机会消灭各路反动势力。
如出一辙,怎么收拾王杲,就怎么对付阿台,向导是快速致胜的必要环节。这次的向导不但有塔克世,还另有其人,他就是尼堪外兰。注意,觉昌安并没有在向导名单之内,因为此时觉昌安已经年过七旬,并且此时他已被阿台俘虏,囚禁在古勒城(阿台老巢)。
关于觉昌安被阿台囚禁的原因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就是觉昌安去往古勒城看望自己的孙女,也就是阿台的妻子,因为与阿台政见向左被阿台囚禁。我个人猜测很可能是觉昌安已经知道了李成梁要进攻古勒城的消息而去说服阿台,劝阿台尽早收手以免杀身之祸。但是,阿台怎肯就此罢休,甚至阿台已经知道当年的惨败与觉昌安父子有直接关系,因此将觉昌安囚禁。
李成梁的大明官兵果然如期而至,在塔克世和尼堪外兰的引导下,分别攻克阿海(阿台之弟)和阿台把守之城池。依照事实的结果推测,塔克世主要是进攻阿海一路明军向导,而尼堪外兰则与李成梁一同主攻阿台。李成梁进攻阿台用的还是老办法——火攻,在强有力的火力打击下,明军迅速攻陷城池,也将匪首阿台射杀,而觉昌安老人家也已经葬身火海,被烧的体无完肤。塔克世此时从另一路赶了过来,冲进古勒城搜寻自己的父亲,此时在暗中埋伏的李成梁起了杀心。
李成梁之所以有除掉塔克世的想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 觉昌安、塔克世这父子二人,并不是对自己忠心耿耿,李成梁极其厌恶他们父子二人两面三刀之行径;
2. 塔克世有勇有谋,加上自己“误杀”其父觉昌安,李成梁十分担心他成为王杲第二,与自己为敌;
3. 尼堪外兰的怂恿。尼堪外兰想法很简单,除掉觉昌安、塔克世,李成梁的“大腿”他一个人抱。
基于以上分析,李成梁最终下了黑手,以发式和穿着与匪伙类似而误杀为借口,将塔克世射杀。就这样有了后来觉昌安、塔克世父子同时葬身古勒城之说。
而此时努尔哈赤正在叶赫求亲(清太宗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就是这次求亲而嫁给努尔哈赤),所以刚好躲过了这次灾难。其实,努尔哈赤此次求亲很有可能是塔克世刻意安排,就是要让努尔哈赤躲过这次血雨腥风。所以在如此残酷、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中,智慧对于生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躲过一难的努尔哈赤,闻听祖、父二人均已丧命,可谓悲愤不已。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理智的与明朝边官进行交涉。李成梁自知理亏,另外李成梁并不想让尼堪外兰独吞战果,于是就给予努尔哈赤丰厚赔偿,而且还赐给努尔哈赤指挥使官衔。应该说,通过这次谈判,努尔哈赤获得经济与政治双丰收。
再加之祖、父遗留之基业,努尔哈赤就这样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所谓“第一桶金”也不过是百来号人马。有了这一桶金,努尔哈赤便开启了伟业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