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德军元帅,他的伟大不是因为其赫赫战功,也不是因为其雄才伟略,而是因为他在野心与道义之间,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彼虽身死,其志伟哉。
这位德军元帅,名叫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著名的“七·二〇”刺杀希特勒事件,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大多数人记住的,只是希特勒这个战犯侥幸未死,仅此而已,实际上,密谋此事并受之牵连一众参与者,皆被以各种借口迫害致死,维茨勒本就是其中的一个。
维茨勒本1881年生于普鲁士一个佩剑贵族家庭,所以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同时,他也是一名忠诚的基督教徒,渴望着为众生谋福祉。也许,他的宿命在此刻就已经注定了。
一战期间,维茨勒本服役于陆军部,并且两度获得铁十字勋章,这足见他具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到二战前夕,维茨勒本已经升任第三师少将师长,可以说前途无量。
不过,这一切在1934年罗姆暴动事件后全都改变了。亲眼目睹施莱歇和布雷多两位将军被暗杀后,维茨勒本几次当面抗议希特勒,却依旧无法阻止他嗜杀的行为以及他默许的“恐怖的警察手段”。
当然,与希特勒存在矛盾的不止维茨勒本一个,无论是政界或者是陆军内部,意在除掉希特勒的秘密反抗组织开始出现,其中以莱比锡市长格德勒为首的组织势力最大。而维茨勒本,正是其中比较活跃的成员。
1939年,前陆军司令埃克沃德上将联合维茨勒本,计划趁希特勒巡视齐格菲防线之际将其扣押,并由维茨勒本拘捕国社党的主要头目,彻底扼杀希特勒的势力。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事前有所察觉的希特勒,神乎其神地取消了巡视,并将埃克沃德免职,但维茨勒本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接下来,维茨勒本参与了法国战役,并在南希和贝尔福一带重击法国兵团,凭借此战功,维茨勒本被晋升为陆军元帅。但与此同时,维茨勒本依旧同反抗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始终在为刺杀行动做准备。
但是,他们所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因为以龙德施泰德、曼施坦因以及隆美尔等一众一线将领,虽然不支持希特勒的残暴行为,但他们同时也认为“兵变是大逆不道的”。说白了,他们还囿于传统之念,不敢放手一搏。
与此同时,战争的发展态势又强迫着反抗组织快速行动,否则德国将陷入更大的深渊。于是,一连串的刺杀行动开始了。
1943年3月13日,中央集团军司令部传令官拉布伦多夫中尉,试图以炸弹炸死希特勒,结果炸弹没有爆炸,行动失败。次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上校在最高统帅部作战简报室故伎重施,然而希特勒却在爆炸中躲过一劫,这场轰动一时的“七·二〇”刺杀宣告失败。
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决心趁此机会彻底清查,在处决了施陶芬贝格上校等人之后,包括维茨勒本元帅在内的一众涉案人全部被捕,并在“荣誉法庭”上被判处绞刑。
在审判庭上,维茨勒没有做任何辩述,只是淡定地告诉法官:“你们可以把我交给刽子手,但不出三个月,那苦难和愤怒的民众会去找你们算账的。”
1944年9月8日,维茨勒本元帅在监狱被处以绞刑,没能亲眼目睹希特勒最终的败亡。
1959年,联邦国防军总监豪辛格上将提及“七·二〇”事件时,说:“勇士们的基督教救世和人道主义的责任感,决定了这一次的暗杀行动。我们联邦国防军人对于他们的牺牲精神和良知表示无限的敬佩,他们无愧于我们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