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唐高祖李渊虽是开国之君,却是胆小如鼠的昏聩无能之辈,当初起兵反隋是李世民极力促成的,和李渊没半毛钱关系。
李渊属于坐享其成的类型。
而起兵的直接导火索,则是李渊睡了隋炀帝的女人,没办法,只能反了,要不然身家性命都不保。
这是被逼上梁山。
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是捏造抹黑。
李渊睡隋炀帝女人的事,青史凿凿。
“先是,裴寂私以晋阳宫人侍渊”,李渊登基称帝后的第一号宠臣裴寂,曾经充当过皮条客的角色,私下将隋炀帝杨广行宫晋阳宫里的宫女妃嫔送给李渊暖被窝。
好事做完后,套路来了。
网络配图
一天李渊和裴寂喝酒,酒酣耳热之际,裴寂告诉李渊,“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己协,公意如何”。
你家二儿子招兵买马准备扯旗造反,正是因为我把核心的女人送给你睡,怕有朝一日事发满门抄斩。现在大家都已经决定反了,唐公您怎么看呢?
李渊道,“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算了,老二真有这个想法,就随他去吧。
好像李渊真的是被二儿子李世民推上皇位的,这样的好儿子得多生几个。
二
那么问题来了,李渊敢睡核心隋炀帝的女人,究竟是胆小如鼠还是胆大妄为。
换作凡人,就算借他几个胆儿,敢睡吗?
要知道,李渊不是在醉酒后才行此好事的,无论是新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记载高祖是在清醒的状况下霸王硬上弓。
和裴寂吐露心声的一场大酒,那是后事。
其实,李渊早就有取隋而代之的野心。
早在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左右,即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前后,天下还很太平的时候,屡被大表哥杨广猜忌的李渊,曾经多次与好基友宇文士及“言天下事”“夜中密论时事”,生发出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野心。
等到农民起义遍地狼烟之时,跟李渊一起去河东镇压反隋义军的副将夏侯端劝李渊“若早为计,则应天福;不然者,则诛矣”,早点痛下决心,要不然悔之晚矣。
李渊亦是“深然其言”,你的这个想法我是很赞同啊!
当上太原留守主政一方后,劝李渊起兵反隋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二儿子李世民、司马许世绪、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老友唐俭等人,前赴后继劝李渊干一把大的。
网络配图
三
李渊虽然没有直接表示干、立马干,但他对这些劝说起兵的人,是逐步重用的,对他们是有好感的,这正是他认同这些人想法的表现。
其他人一看,呦呵,谁劝李渊起兵谁升官发财,这老小子的心思不是明摆着吗?
这样一来,劝进的人就更多了。
实际上,李渊的目标早已明确,志向早已远大,只是需要谨慎为之。
造反事大,不可鲁莽行事,所以他听任李世民去结交豪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而李世民去忽悠江湖上的兄弟跟着他李家干,肯定也要打着李渊的旗号。
人家认的不是毛头小伙李世民,而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四
问题又来了,唐朝初年的史官们对这段历史应该很熟悉,为何在史书上处处都说李渊无所作为,根本没有创业才能,太原起兵主要靠的是李世民的谋略呢?
仅仅是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夺取最高权力后,为宣传夺权执政的合法性,证明打天下坐江山的正当性,对历史进行篡改吗?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不能低估唐初史官的政治智慧。
抬高李世民,贬低李渊,是为了把李渊打造为忠臣。
网络配图
中国传统政治道德,不支持臣子一言不合就去造皇帝的反。
即使隋炀帝是独夫民贼,作为隋朝地方官的李渊,理论上也只能拼死力谏。
就算杨广要李渊的脑袋,李渊也只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因此,李渊起兵不能是主动作为,必须是被老二李世民和身边的狐朋狗友赶鸭子上架,如此才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忠臣形象,这是唐初史官对大唐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最高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