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红灯区”,就会想到那些不可描述的事情。灯红酒绿下,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就在这里得到了满足。只不过,挂什么颜色的灯不好,为啥非要挂红色的灯呢?
“红灯区”这词,最早出现在1894年的《哨兵》报上,关于它的来历,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一家美国报纸分析说,之所以这些地方要开着红色的灯,因为暗红光线可以掩盖妓女脸上因性病发作引起的红斑,《牛津英语词典》采信了这个说法。
普遍被认同的一个说法是这个词汇起源于美国西部开发的时候,当时西部最狂野不羁的一个城市是堪萨斯州的道奇城,著名的通往加利福尼亚的圣他非铁路就经过这里。长途火车在这里暂停时,车上铁路员工就到镇上妓院里找相好歇脚。为了方便万一出现紧急情况好让铁路公司找到他们,他们往往提着铁路员工的红灯,放在他们所去的妓院门口。
久而久之,一些妓院老板看到这是招揽顾客的好主意,就在妓院门口,把红灯高高挂起,就仿佛后来闪烁在大城市中的霓虹灯一样,“红灯区”之名就此传开。
还有一种说法,据说英国人在晚清时到中国来,发现中国的妓院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都会给客人用红灯笼照路,所以将红色与这些事联系了起来。
网络配图
然而欧洲的一些学者们,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也同样不认同美国工人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欧洲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欧洲就有了合法卖yin,所以红色与sex的关系并非舶来的。
一些欧洲学者从《旧约》里的《约书亚》一卷找到了解释:
当希伯来人的领袖约书亚准备攻打古巴勒斯坦境内的耶利哥城时,先派了两个探子进城打探,探子险些被抓,被城里一个妓女救下。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探子让妓女把亲戚全都集中到家里,然后在窗外系了跟红绳。后来,希伯来人打进来后,没有屠杀妓女一家。
其实说起欧洲合法买yin的历史,确实不遑多让,即便是现在如果你去欧洲旅行,某些国家的红灯区依旧是最红火的地方。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很是出名,早在14世纪,这里就是外国水手们吃喝玩乐的天堂。而要是真说起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1644年荷兰航海家发现了纽西兰,将荷兰推向了海洋霸权的巅峰,也使阿姆斯特丹一举成为当时欧洲最热闹的海运贸易站,成为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城市。
在那个远洋运输还处在帆船的时代,航行周期都是以月甚至以年计算的。年轻力壮的水手们经过长时间枯燥的航行,一到港口的首件事就喝酒找女人。当时有一家最火的妓院叫“水手公寓”,现在也成了“红灯区”的别称。有意思的是,如今来这里消费的多数是游客和外国人。
在德国汉堡的红灯区有个怪名字,叫做“缆绳街”。这听起来似乎和“红灯区”毫无关系,可它却有一段历史故事。自从汉堡在800年前获得航海权以来,汉堡人靠海、靠港、靠船谋生,也就成了这个城市的传统。这时,为航海服务的行业应运而生,其中为海船制做缆绳的作坊也不断发达起来,于是在汉堡老港附近逐渐形成了一条“缆绳街”。
网络配图
当时的海船靠港后装卸货物的时间很长,一般都要个把月,因而海员就成了港口城市的重要客人。为满足他们的消闲生活,各种娱乐场所就相继兴旺起来。除了酒吧、饭店、赌场外,许多妓女也蜂拥而至,占领了这块“宝地”,妓院的营生也就“繁荣”了起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条街上的原有的缆绳作坊消声匿迹,但街名却一直保留到今天。
提起se情行业,就不得不说一个国家——日本。相对比欧洲来说,日本在这方面毫不逊色甚至不相上下。二战后,美国将“红灯区”这个概念带入日本,但在此之前,日本的卖yin产业之发展令人咋舌。
日本的红灯区过去曾被称为“游廓”或“游里”,而妓女最初被称为“游女”。奈良时代的养老二年(718年),元兴寺在平城京建成。在建造这一寺院时,为了“照顾”工匠们的生活和调节他们的情绪,主管者在寺院附近建立了一个“奴婢宿”。里面的“奴婢”所从事的工作,与sex有关。
进入平安时代的9世纪以后,游女开始定居于今天京都、大阪一带交通要道。她们有时撑着小船在水面上游弋,看见大船即主动靠近拉客,并因此使大量船只遮蔽水面。此时日本还出现了一类娼妓叫傀儡女,分为两种,一种专事歌舞,一种则主要卖身。“游女”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上层人士,“傀儡子”则主要是满足下层人的需求。
至平安时代末期,日本的妓女已形成水路“游女”、“宿场女”、四处漂泊的“傀儡女”、被称为“一匹狼”的下层散娼以及都市型妓女“白拍子”五种。
进入室町时代(1333—1573年)后,京都的街头和神社寺庙前,开始出现“茶屋”、“游女屋”的群集。这种群集,就是“花街”、“游廓”、“游里”、“倾城町”的雏形。1392年京都东洞院七条附近获准建立的倾城町,是最早获得官方许可的“游廓”。
江户幕府建立后,德川家康即在堪称其“施政纲领”的《成宪百条》中强调:“设游廓虽非良策,但若加以严禁,则不义之大失将日显”,即明确宣布了对“游女屋”“游廓”只疏不堵。元和三年(1617年)三月,江户幕府颁布了《元和五条》,规定:(一)游女町不得设于非经允许的地区;(二)游女町只准白天营业,客人在游女屋滞留不得超过一昼夜;(三)游女不可穿着奢华;(四)游女町必须简朴,游女町管理者享受其他町管理者同等待遇;(五)如发现不明身份者,必须向官衙举报。
《元和五条》颁布后,江户幕府将日本桥葺屋町北面一块长宽各约220米的四方形湿地,批给经营“游女屋”的庄司甚右卫门等作为建“游廓”用地。由于这块地方芦苇丛生,因此被称为“葭原”后改称“吉原”。江户时代最大的游廓吉原,因此建成。
吉原地处远离町人集中区域的偏僻地段。随着江户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吉原逐渐成了商业中心地段。幕府担忧武士成为吉原的“常连”至斗志丧失,遂决定将吉原迁至郊外。1656年10月,幕府下达命令,将吉原迁至浅草(今天的东京浅草)北面一个叫“日本堤”的地方,之后,人们将迁址前的吉原称为“老吉原”,称迁址后的吉原为“新吉原”。
网络配图
虽然江户幕府屡禁私娟,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已经出现在“风吕屋”(澡堂)里为客人服务的“汤女”,以及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活跃于各地宿场(旅馆、驿站)的“饭盛女”两类私娟,更是人数日增。
万治二年(1659年),江户幕府颁布了在交通命脉东海道的“宿场町”禁止卖淫的“游女禁止令”。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奈只能默认每个“宿场”可以有两个“饭盛女”。但实际上,一个“宿场”有二十多个“饭盛女”非常普遍。同时,随着江户日趋繁荣,一些“饭屋”逐渐发展为“料理茶屋”和“料亭”。这类餐饮店基本上都是包间,有被称为“仲介”的服务员负责送菜。这些“仲介”很快演变成私娟。此外,还有被称为“夜鹰”,即夜间在街头等拉客,以及“踊子”(舞女)、“船馒头”(船上的“夜鹰”)、比丘尼(打扮成尼姑的妓女)、“体重”(提着装有饼和馒头的笼子的小贩)、“枕艺者”(出卖色相的艺人)等各类私娟。
私娼不仅日趋发展,而且和吉原“分庭抗礼”。其中发展最快的,是被并称为“四宿”的东海道四个“宿场”:品川宿、内藤新宿、千住宿、板桥宿。这四个地区,今天都是东京著名的“红灯区”。其中最著名的,当首推新宿。
新宿原是信州高远城主内,藤氏从德川家康那里获得的一片别墅群。他将其中一部分用作“新的宿场”,并命名为“内藤新宿”,后简称“新宿”。追根溯源,今天日本第一大“红灯区”新宿的歌舞伎町,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
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红灯区的存在都是合法或者灰色地带的,有些甚至成为旅游的景点,如果你出国,会选择去这些地方感受别样的红颜色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