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蟠,生于书香门第,诗礼世家,祖父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李蟠36岁中举,43岁钦点状元,1697年参加殿试时,因为对军政、吏治、河防靖条答对贴切,符合事理,而且还有独到的见解,被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他还有个响亮的名号叫做“饽饽状元”。
相传,李蟠身材高大,还特别能吃,写东西很慢。他怕自己考试的时候饿了,就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考试的那天,天都黑了,李蟠还没写完考卷,监考官过来催卷,他急得声泪俱下,监考官只好答应。36个馒头早已吃完,他又要了几个馒头,继续战斗,一直到深夜才把卷子交了。后来,“饽饽状元”的名号就此诞生。
网络配图
李蟠本来是很正直的一个好官,但后来因为一件事人生方向完全改变。1699年,李蟠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时遭到蜚语中伤,被判充军,3年后赐归故里。康熙帝在南巡时,还想再起用他,但李蟠已经伤了心,无意再仕,选择闭门著书,吟诗作赋,自寻乐趣。一腔热血和满宏伟抱负就此湮没。
千古以来,考试是知识的较量,但有时人品爆发也是重要一环。
网络配图
1753年,毕沅顺天乡试中举。1757年,他以举人身份,授内阁中书,撰拟、结写诏令。后来入值军机处,担任素有“小军机”之称的军机章京,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1760年,毕沅参加会试,榜上有名,能不能成,就看最后的殿试。
殿试前一天,刚好轮上毕沅与同事诸重光、童凤三在军机处值班。三人都通过了会试,诸重光、童凤三想要回去准备考试,让毕沅一个人值班,就对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当时殿试偏重书法,毕沅知道自己书法确实不行,也就答应了。当天晚上,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转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毕沅打开试卷一看,时务策正是策问新疆屯田事宜,他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另外两人知道后,悔不当初。
网络配图
王嗣宗是宋太祖开宝八年乙亥科状元。他少年好学,刻苦自励,曾游京师,以文章拜谒王祐。虽然有才,但他这个状元得的有些哭笑不得。
殿试当日,王嗣宗、陈识最早完成试卷,还同一时间交了上去,赵匡胤一看,写的都不错,着实为难。最后,赵匡胤想出了个办法,让两人相扑,胜的人就是状元。王嗣宗和陈识在大殿上扑斗,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王嗣宗有个特点就是不信鬼神,有次他病了,家人就为他焚钱纸祈祷,嗣宗知道了,笑着说:“何等鬼神,敢问王嗣宗取枉法脏邪?”也是爽直、刚正。